7月18日,紅星新聞記者從綿陽市公安局獲悉,今年7月,綿陽市北川縣公安局通泉派出所所長王鵬獲得第28屆“四川青年五四獎章”榮譽稱號。
今年40歲的王鵬來自山東安丘,作為西部計劃志愿者優秀代表,他在23歲時就毅然奔赴西部,2009年獲得“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銀獎”。2010年,王鵬投身一線警營,扎根北川揮灑汗水。
▲王鵬在工作中
今年3月,全國政協委員、團中央志愿者行動指導中心黨委書記張朝暉,在“委員通道”上為扎根西部的王鵬點贊,“十幾年過去了,他依然堅守基層,譜寫了扎根基層、建功西部、報效祖國的新時代青春之歌。”
大四學子放棄回家任教
投身災后重建,獲“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銀獎”
汶川地震發生時,王鵬正在魯東大學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通信工程專業讀大四。當時,共青團中央發起西部計劃抗震救災專項行動,在全國高校選派應屆畢業生奔赴四川支援災后重建,開展為期1年的志愿服務。
“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身為中共黨員的王鵬毅然放棄回家任教的機會,主動報名參加。作為魯東大學唯一選中的志愿者,王鵬從山東坐了30多個小時的綠皮火車,跨越1600多公里,奔赴四川投身災后重建。
初到四川正是盛夏時節,王鵬被分配到受災嚴重的北川縣禹里鄉(現禹里鎮)擔任團委副書記,參與千頭萬緒的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工作。學方言、睡帳篷、遭遇余震、雨水洗衣……他克服種種困難,積極為受災群眾提供疏導和服務,幫助群眾解決飲水、醫療、防疫等具體問題,主動承擔搬運發放物資等工作。
▲王鵬(左二)在搬運物資圖據公安部新聞傳媒中心
2008年9月24日,北川連降暴雨,湔江河水暴漲。“當時道路被垮塌的巖石堵了。沒有路,物資根本運不進來。”王鵬回憶起和鄉里干部、受災群眾搶救物資的日子。同甘共苦之下,大家越發熟悉信任這個講普通話、熱心直爽的大學生志愿者。
“每次到群眾家里辦事,鄉親們總要留我擺擺龍門陣。”時至今日,王鵬依舊印象深刻,“就像自家親人,讓我有家的感覺,做起事來倍有勁兒”。2009年,王鵬被共青團中央、中央社會工作部等八部門聯合授予“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銀獎”獎章。
服務期滿放棄市區工作
他投身警營扎根當地,成為“新北川人”
一年志愿服務時光轉瞬即逝,王鵬割舍不掉與北川群眾結下的深厚情誼,便暗下決心:“留在西部,扎根北川!”2010年,王鵬通過招警考試后,放棄在綿陽市區工作的機會,主動申請重返北川工作。從志愿服務到從警守護,王鵬變成了一名“新北川人”,自此扎根一線警營、投身基層警務。
▲王鵬在工作中
“回北川后,我被分到了永昌派出所。”王鵬回憶,當時恰好永昌鎮開始建設,所有山東援建隊伍齊聚北川,他又理所當然地成了“聯絡員”,幫助援建隊伍解決溝通協調問題。2012年12月,王鵬到永安派出所任副所長。2017年4月,王鵬被任命為北川公安局都貫派出所所長。
2020年8月中旬,北川遭遇特大暴雨襲擊,山洪沖毀了百姓房屋。王鵬帶領全所民輔警晝夜奮戰,將危險地段200余名群眾全部安全轉移。2022年調任通泉派出所所長后,王鵬更忙了。通泉鎮是北川的經濟大鎮,全鎮企業數量占全縣80%,開礦用的民爆物品占全縣2/3,加之路況復雜,過境貨車較多。每次去企業走訪,王鵬都會反復叮囑:“防范重在平時,不留盲區、不留死角。”
“執著追求成就堅毅信念,無私大愛抒寫忠誠警魂。”從警首日,王鵬就將這句話寫進工作日志。作為一名“西行者”,他在忙碌的基層公安工作之余,依然抽空參加志愿服務活動。
扎根北川17年,王鵬已說得一口流利的四川話,已經在北川安家,還有了兩個孩子,早已融入當地群眾之中。
“北川就是我第二故鄉,這里的一草一木已植入我的心底。不是我幫助了北川,而是北川成就了我。”對于獲得的榮譽稱號,王鵬表示會繼續努力,把基層公安工作做好做扎實。
侯曦 紅星新聞記者 湯小均
編輯張尋 責編 魏孔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