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大范圍持續高溫天氣下,人要納涼避暑,藥品是否也需要“避暑”儲存呢?記者采訪了解到,片劑、膠囊劑、滴眼液、栓劑等不同劑型的藥物,高溫對其都有影響。高溫、高濕和強光會導致藥物藥效降低甚至變質,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風險。來一起了解。
夏季高溫高濕的環境,片劑、膠囊劑、膠丸、顆粒劑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而潮解,特別是已打開包裝但是又沒有用完的藥物更易發生變化。專家介紹,像常用的清咽滴丸、頭孢克洛膠囊這樣的膠丸劑及膠囊劑容易吸潮發生軟化,因為膠囊的成分是明膠,這樣的成分在溫度比較高的時候容易發生藥物滲漏,發生泄漏和軟化。所以,一般建議大家保存這類藥物的時候,放在它原包裝的錫紙中,有效避免光照,避免見光分解,避免膠丸的融化。而對于滴眼液、滴鼻液、滴耳液、栓劑等外用藥品、液體制劑,夏季一旦開封,放置和使用時間最好不超過一個月。專家稱,這些制劑當中通常會含有防腐劑的成分,但是因為夏天高溫和高濕的環境,也容易滋生細菌。所以,這類液體制劑如果打開包裝之后,建議放置時間不超過一個月。
此外,專家表示,散劑的吸濕性極強,受潮后可能出現變色、結塊甚至霉變。泡騰片,若受潮會提前膨脹、破裂,有效成分可能失效;栓劑作為一種半固體制劑,它在常溫下為固體,進入人體后在37℃的體溫環境中迅速軟化熔融或溶解于腔道的分泌液中。專家介紹,一些栓劑超過30℃可能會融化變形。對于一些藥食同源的中藥材,專家提醒大家也要注意,在夏天高溫高濕的環境中,它們可能變質。
這三類制劑怕高溫記得放冰箱
夏季高溫高濕,有三大類藥品制劑特別怕熱,為了保證其藥效,記得把它們放冰箱。
第一大類就是活菌制劑。這類藥品的活性成分與藥效息息相關。益生菌類藥物主要是活性微生物,高溫會使這些活性的微生物失活,所以益生菌類藥物一般來說是要放在冰箱保存,2~8℃的冷藏溫度范圍,常見的益生菌類藥物包括雙歧桿菌活菌膠囊等。
其次,含有蛋白質、細胞因子等活性物質的生物制品,不僅怕熱還怕光,有的還怕凍。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藥學部主管藥師閆盈盈介紹,生物制劑這類藥物實際上又怕冷又怕熱,怕冷的意思是指不能冷凍、不能結冰,怕熱是指高溫會讓藥物失活,這類藥物也需要在2~8℃冷藏來保存。在保存的時候既不能緊貼冰箱的內壁,又不能放在冰箱門附近來保存,因為這兩個部分實際上溫度是非常不恒定的,建議放在冰箱的中間,對這類藥物進行保存。
采訪中,專家告訴記者,還有一些特殊藥品,比如急救藥品硝酸甘油,它在夏天的保存需要格外注意。“硝酸甘油非常嬌氣,怕光、怕熱、怕潮、怕空氣,這個藥一般來說需要隨身攜帶,盡量避免把它放在貼身的口袋中,一般建議把它放在隨身的包中進行保存。這個藥在打開之后的6個月會失效,建議6個月不論是否用完,都應該再換一瓶新藥。”專家稱。
此外,專家建議,夏天攜帶這些需要冷藏的藥品出門時,可以借助冰袋、冷藏袋或保溫箱,注意用毛巾隔離保護藥品。
糖漿膏藥等怕冷怕濕勿放冰箱
有些藥物需要冷藏,但還有些藥物,夏季它們不怕熱,而是怕“冷”怕“濕”。專家說:“冰箱并不是保險箱,因為冰箱雖然可以做到低溫的環境,但冰箱中的濕度非常大,可以達到70%~80%。在這樣高濕的環境下,對于有一些會吸潮藥物就會發生結塊,影響藥物藥效發揮以及藥物釋放等。”
另外,糖漿的主要溶質是蔗糖,溫度過低,蔗糖會結晶析出,隨帶著一些有效成分的藥物也會包裹在結晶上面析出,更重要的是孩子每一口喝到的藥物濃度會發生變化,會不均勻。對于膏劑的基質來說,低溫會讓基質變硬,從而不容易粘貼到皮膚表面,會發生卷曲,不利于藥物的吸收,也容易貼不住,所以不建議貼膏劑放到冰箱當中。除了糖漿、膏藥以外,還有一些家庭常備藥,如紅霉素軟膏、皮炎平軟膏等一些外用軟膏、散劑、氣霧劑和噴霧劑也不宜低溫保存。
來源:央視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