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我站在那個陌生的院子前,陽光下晾曬的尿布隨風輕輕搖曳,我的心如同被人狠狠攥住。五年了,我一直以為他是在資助家鄉的親戚,卻從未想過這些錢竟養著一個我不知道的孩子。
手機里丈夫和一個女人的親密合影刺痛了我的眼睛,孩子的笑臉和他如出一轍。我的婚姻原來只是一場精心設計的騙局,而我卻還在為他的"善良"感動不已。
01:
我和陳明是在一次公司年會上認識的。那時我剛從國外留學歸來,進入一家外企工作,而他則是公司的技術總監,年輕有為,還帶著一股質樸的鄉村氣息,這在都市中顯得格外迷人。
"不好意思,我不太會跳舞。"年會上,陳明被同事們推到舞池中央時,尷尬地搓著手說道。我被他靦腆的樣子逗笑了,主動走上前去,"我可以教你。"從那晚開始,我們的故事就這樣展開了。
交往期間,陳明的誠實和勤奮打動了我。他告訴我自己來自鄉下,家境并不富裕,但靠著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學,畢業后一步步爬到了現在的位置。他常常工作到很晚,說要多賺些錢,改善家里的條件。
"我媽身體不太好,爸爸早年去世了,家里還有些親戚需要幫助。"有一次他這樣對我說。那時我只覺得他孝順、有責任感,這正是我欣賞的品質。
婚后,我發現陳明每個月都會定期給家鄉匯一筆錢。起初他解釋說是給母親和一些困難的親戚的生活費,我不僅沒有懷疑,反而更加敬佩他。"你真是個好兒子,好親戚。"我常常這樣夸他,而他總是笑笑,說這是應該的。
婚后第三年,我們的生活開始出現了一些微妙的變化。陳明時常加班,有時甚至需要出差幾天。每次出差回來,他都會帶些土特產,說是去了鄉下看望母親順便帶回來的。我起初并未多想,直到有一天,我無意中看到了他手機里的一條短信。
"孩子發燒了,已經送去醫院,不要擔心,一切都好。"發信人是一個備注為"家鄉"的號碼。
那一刻,一種不祥的預感涌上心頭。我試圖說服自己這可能是他某個親戚的孩子,但那個聲音卻越來越響:為什么這么多年,他從未帶我回過他的家鄉?為什么每次提起,他總是找各種理由推脫?
02:
疑慮像種子一樣在我心里生根發芽。我開始留意陳明的一舉一動,注意到了更多可疑的細節。比如他總是鎖著手機,比如那些不按時間規律的出差,比如他經常在深夜接到電話后走到陽臺小聲交談。
"你最近怎么了?感覺你很緊張。"有一天晚上,陳明突然問我。
我強裝鎮定,"沒什么,可能是工作壓力大吧。"
他點點頭,似乎接受了這個解釋,但我能感覺到他的目光在打量我,就像在評估我是否已經起了疑心。
一個月后,陳明又說要出差去鄉下看望母親。這一次,我決定跟蹤他,一探究竟。我請了假,遠遠地跟在他后面。出乎我意料的是,他并沒有去車站坐長途汽車,而是開著車駛向城市郊區的一個小鎮。
小鎮不大,但很干凈整潔,明顯比真正的鄉村富裕得多。陳明的車在一處獨棟小院前停下。院子不大,但打理得很用心,門前種著幾株玫瑰,正開得熱烈。
我躲在對面的樹后,看著陳明走進院子。沒多久,一個年輕女人抱著個孩子從屋里出來,臉上洋溢著喜悅。那孩子看起來有三四歲的樣子,見到陳明就高興地叫著"爸爸"撲了過去。
那一刻,我感覺世界在旋轉,幾乎站立不穩。我婚姻的真相竟是如此殘酷——我的丈夫,在外面有了另一個家庭,有了我不知道的孩子。
更讓我震驚的是,當我悄悄繞到院子后面,想要看得更清楚時,我在晾衣繩上看到了一排小小的尿布。這意味著他們不僅有一個大孩子,還有一個剛出生不久的嬰兒。
我顫抖著掏出手機,拍下了這一切。就在這時,一聲嬰兒的啼哭從屋內傳來,那女人匆匆回屋,而陳明則抱著大孩子,臉上是我從未見過的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