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錫進論宗慶后,進入“象理”時代
吹鹿號
宗慶后和宗馥莉的難題稍微沉寂下來,不免感慨胡錫進對此事的感慨,他發了《胡錫進:宗慶后的人“設崩塌了,但他做的貢獻不應因私生活的曝光而被抹殺》,標題只能算透漏了一點意思。
一、社會形象
做為多年的老媒體人,胡錫進發出“不真實”的感慨。宗慶后作為一名企業家,不應該樹立與自己真實情況差距如此之大的社會形象,因為這對他自己、對企業都意味著長期風險。構建一個南轅北轍的形象,是在給更大震動埋下伏筆。
不清楚宗慶后當時為什么要那樣打造形象,也許他認為“布鞋首富”的形象更有利于企業發展,但現實是,他在世時一切風平浪靜,但是現在事情爆炸了,對娃哈哈同時造成了內外沖擊,因此它顯然不是一個有長期遠大目標的企業所應有的公關策略。
胡錫進能自己說出“不清楚”三字,可見震驚程度。
但是公關策略顯然和后繼者宗馥莉有關,她曾擔任公關經理。
二、文學形象
形象重要呢?還是理性重要?如果理性地考慮,宗馥莉獲勝對社會、對國企、對人倫道德更有利。
這里說的理性包括了聰明、智慧的意思。
文學形象卻和社會形象相反。
自己示出“文學博士”背景的公共知識分母,連寫三版《月經頌》,詩歌版、散文版和聊齋改寫版。翻來覆去就要抖摟這個形象。
網友給她指出了幾點:
一、一場意象的“暴力拼貼”
二、口號的狂歡:黨委書記的“政治行為藝術”
三、冒充者的病理:從“知識分母”到“學術騙子”的蛻變
四、狗血的終局:一場自欺欺人的荒誕劇。
五、反思:知識分子的底線與社會的清醒
注意這里“狗血”二字,剛好與宗慶后爭產糾紛的用詞相同,也可以說比賽狗血。
三、唯象的理性
從哲學和美學角度講,中國傳統文化有唯象的特點,圣人設象說理,文人創造形象(包括社會形象、文學形象),象是圣人之心,心和理的橋梁。
但是宗慶后布鞋首富形象的破碎,對思想工作者的沖擊,不亞于公共知識分母玩尿泥,原來大家都沒走出過家家的夢幻。
四、不可執理廢事
所謂理性,首先是聰明、智慧,其次才是學術邏輯。
有些事情,沒有充分展開,已經顯示了危險性和危機性,這時就不能說沒有事實或證據,這就是不可滯事昧理。
同樣道理,理論是灰色的,適應不了社會生活,就不要礙事。也就是不可執理廢事。
宗慶后私生子曝光后,胡錫進承認有國有資產流失,郭松民承認他是時代的標本,就不能用一句我是來改革的掩蓋過去。
總之,司馬南的倒掉、宗慶后的后院,公共知識分母的尿泥,告訴人們巨大無比表象在我們面前,聰明學比理性學更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