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也都知道,司馬懿和楊修兩人都是曹操手下的謀士,而且都非常機智聰明,但是兩人的結局卻是大相徑庭,楊修英年早逝,死于曹操之手,而司馬懿卻成了四朝元老。
楊修是怎么死的?
楊修,出身簪纓世家,祖上出過四世太尉,在當時也是很有身份地位的人。他本人也是一位青年才俊,滿腹才華,敏而好學。
禰衡曾說“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數也。”意思就是說,除了孔文舉和楊修,其余的人都沒什么可值得一提的。后來楊修被推舉為孝廉,擔任曹操麾下的一名主簿。楊修非常善于體察上司的心意,辦的事都讓曹操十分滿意。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楊修之死是因為他恃才傲物,行為狂傲。在曹操征討劉備的途中,進退兩難,曹操說出“雞肋”兩個字,其他人都不明白曹操的意思,但楊修卻靠著自己的聰明才智,猜出來了曹操的想法,雞肋,食之無所得,棄之可惜。
于是命令大軍收拾行囊,準備回城。曹操知道之后,以楊修擅自下令、動搖軍心為罪名,于是就將他給殺了。
但是真正的歷史卻并不是這樣,據《晉書》等史料所記載,楊修之死主要是因為參與了奪嫡事件。曹操的兩個兒子曹丕和曹植為了爭奪繼承人位置斗得十分激烈,而司馬懿站在了曹丕身后,楊修卻選擇站在了曹植身后。
曹植才華橫溢,也非常受曹操的喜歡,甚至在前期,曹操是屬意曹植繼位的。但是曹操發現曹植做的許多讓自己非常滿意的事都是在楊修的教導之下完成的,這讓曹操十分失望,于是曹植逐漸失寵,楊修也受到了打壓,非常的失意。
在《三國志》中記載:“太祖既慮終始之變,以楊修頗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誅修。”
這“終始之變”指的就是奪嗣的事件,至于“袁氏之甥”也只是借口而已。所以曹操在殺了楊修之后,面對楊修的的父親楊彪也是十分的愧疚,給予了楊彪許多贈賜予以安慰。
司馬懿和楊修一樣都是謀士,為什么司馬懿卻能壽終正寢呢?
司馬懿是三國時期非常有名的政治家、軍事謀略家。司馬懿博學多聞,性格堅忍,起初司馬懿對于曹操授予的官職一度是不肯接受的,因為曹操是閹宦后代,司馬懿覺得為他做事,丟了自己的氣節,就躺在床上裝病。
曹操不相信,派人夜間去查看,發現他真的一動不動的,就像真的生病了一樣。后來還是曹操強行讓他擔任文學掾,并對他進行嚴厲的威脅,他才開始為曹操工作。
司馬懿素有奇謀,幫助曹操解決了不少問題,他與曹丕交好,更是輔佐曹丕斗敗了曹植,使他成為了奪嗣之爭中的大贏家。后來又在曹操死后,幫助曹丕迅速的穩定了朝中的動蕩不安,可以說,沒有司馬懿的協助,曹丕還真的不一定能夠安安穩穩的繼承曹操的位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