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2月,志愿軍發動了第四次戰役,此次戰役的一個重點便是在橫城地區對美韓軍隊發起反擊。作為此次反擊戰的主要部隊之一,志愿軍第117師接到了一個重要任務,他們要穿插到敵人后方,切斷敵軍退路。
1951年2月10日,奉命穿插的117師在龍頭里一線成功突破了敵人的幾道封鎖線,就在部隊行動一切順利的時候,他們在通過一個交叉路口后遭遇了敵人的空軍。
敵軍發現了他們,立即投下了炸彈,這次空襲給117師造成了不小的傷亡,更令人感到痛心的是,117師政治部主任吳書也在此次襲擊中不幸犧牲。
吳書早年就投身到抗日救亡運動之中,后來他加入了共產黨,之后隨著部隊一起來到了淮海一帶開展敵后斗爭。到了解放戰爭期間,吳書屢立奇功,一路升至第39軍117師政治部主任。
朝鮮戰爭爆發后,他們的部隊接受改編入朝作戰,一路經歷了多次惡戰,直到此次橫城反擊戰中部隊又接到了穿插的任務。
令人沒想到的是,吳書在行軍途中因空襲犧牲,他也成為志愿軍在朝鮮損失的又一位高級將官。
吳書的離去讓部隊的戰友們都陷入了悲痛之中,損失了這樣一位優秀的人才,組織也感到非常痛心。當然,受到打擊最大的無疑是吳書的家人。
在他犧牲的時候,他的妻子何賦亭剛剛生下小女兒沒多久。考慮到她的身體狀況,組織一開始沒有敢告訴她實情,之后吳書的遺體被運回國內,妻子何賦亭才知道了此事。
何賦亭出生在江蘇灌云一個農民家庭,很早的時候她就開始幫家里干活,抗戰爆發后,她家里許多人都投身革命事業。受到家人的影響,何賦亭也早早參加了革命。
1943年10月,何賦亭在淮海軍分區一支隊的隊醫培訓所內學習,幾個月的培訓結束后,她成為部隊里面的實習醫務員。
那時由于前線戰事吃緊,每天送來的傷員非常多,何賦亭經常忙著照料傷員,她有著充沛的精力,每天不但能完成醫院的工作,還有功夫回家幫忙做家務。
靠著自己的能力,何賦亭得到了淮海軍分區的表彰,不久之后,何賦亭也遇到了一個改變自己一生的人,此人就是吳書。
當時,正擔任灌云縣委書記的吳書注意到了何賦亭,他一眼就愛上了何賦亭,在組織的牽線下,吳書也表明了自己的心意。
何賦亭一開始并不愿意,吳書比她大了10歲,此前在老家還有過老婆孩子。不過在家人的勸說下,何賦亭還是與吳書走到了一起,二人結婚后過得非常幸福。
后來由于戰事的影響,何賦亭與吳書聚少離多,吳書是一個非常細心的人,哪怕自己再忙也會關心妻子。朝鮮戰爭爆發后,吳書知道自己即將要上前線,他清楚這次的敵人和以往都不一樣。
那時何賦亭已經懷孕,考慮到妻子的情況,吳書進入朝鮮后,也會擠出時間給妻子寫信。
在短短的四個月內,他先后給妻子寫了五封信,看到丈夫的來信后,何賦亭這才稍稍安心,可沒想到丈夫卻在不久后犧牲了,這五封信也成為丈夫留給一家人的遺言。
吳書犧牲后,考慮到他家里的情況,組織也非常關心這一家人的生活,專門詢問何賦亭還有什么要求。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何賦亭并沒有提出什么要求,只是希望能給丈夫做一套較好的呢制服,買一口較好的棺材。盡管自己的身體狀況不是非常好,何賦亭還是強撐著幫丈夫擦拭了身體,并為他換上了新的衣服。
隨后,吳書的遺體被安葬在哈爾濱烈士陵園,在落葬的那一天,何賦亭帶著幾個孩子來送丈夫最后一程。
在落葬前,工作人員會專門挖開土層,可那時東北氣候寒冷,凍土層并不容易被挖開。好不容易才挖好了墓穴后,何賦亭又提出了一個奇怪的要求,她帶著孩子進入了墓穴,一起在墓穴中坐了一段時間。
做完這些事后,她才帶著孩子走了出來,之后吳書被葬入此處。原來,何賦亭是想和幾個孩子一起幫丈夫暖穴,希望丈夫的在天之靈能感受到一家人對他的思念。
吳書與何賦亭共有三個孩子,那時最小的女兒還沒滿月,悲傷過度的何賦亭一度想過要去死,但是想到幾個年幼的孩子,她便決定要撐起一家人的生活。
在這之后,何賦亭一邊工作一邊照顧著幾個年幼的孩子,組織也非常關心他們的情況,并特批幾個孩子進入中央軍委的保育院。
后來,何賦亭被安排進入輕工業部供銷總局工作,在身邊人的幫助下,她和幾個孩子都漸漸走出了陰影,重新開始了新的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