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一手培養出來的工程兵戰士們要被裁撤,李人林心里也很難受。為了幫戰士們找出路,李人林想到了廣東深圳,他立即派人與深圳方面聯絡,希望對方能接收2萬多名基建工程兵。
如今的深圳是國內一線大城市,可在當時深圳特區剛剛建立,這里與上海等大都市不一樣,在發展起來之前只是一個不太起眼的小漁村。
深圳方面得知了李人林的提議后,也對此感到非常為難。被劃作特區之后,深圳的建設發展是必然的事情,城市要建設自然就需要工程隊,在那個年代,來自解放軍的工程兵無疑是這方面的專家。
按理說,這對于深圳來說并不是什么壞事。可廣東省內討論了此事后,大家提出了幾點不同的意見。
其一是廣東省內有自己的基建隊伍,在國內大范圍壓縮基建的情況下,深圳等地的建設自己省內的隊伍都吃不飽,要是一下子接收了2萬工程兵,那省內工程隊伍能吃到的部分就更少了。
其二便是深圳自身的難處,那時深圳市區一共就只有3萬多居民,2萬多工程兵還要加上6000多名隨軍家屬,他們的到來必然會導致深圳人口短時間內激增,這必然會造成物資短缺,物價上漲等一系列惡果。
除此之外,深圳方面還有一個顧慮,那時改革開放剛剛開始沒多久,深圳緊鄰港澳等特殊地區。要是一下子來了幾萬名士兵,雖說這些都是基建工程兵,但畢竟都是解放軍的士兵,他們的到來或許會導致港澳等地的局勢變得更加復雜。
由于這些因素,廣東省里以及深圳市的領導們都對是否接收工程兵的事情猶豫不決,正在此時,一個人的出現成為事件的轉折點,他就是深圳市副秘書長舒成友。
舒成友正是市內主管基建的干部,他與李人林非常熟悉,在部隊的時候李人林曾是他的老團長,他非常清楚工程兵部隊的能力。
因此了解到省內和市里的顧慮后,舒成友還是找到了市委書記梁湘,他堅決支持接收這些工程兵。舒成友表示無論是省內還是省外的基建隊伍,這些都不是深圳市本土的基建力量。
未來城市要建設發展,還是需要本土的基建隊伍挑大梁,深圳自身的基建隊伍實力弱小,只有300多人,技術好的早就跑到了外地。
想要從頭開始培養基建力量那不是短時間能做到的,所以才應該接收這些戰士,將其轉化為深圳本土的基建力量。
梁湘覺得他的看法有一定的道理,可還是無法下決心,好在舒成友與李人林認識,他就讓舒成友到北京去拜訪李人林。
見到了老部下,李人林非常高興,他也認真了解深圳面臨的困境,以及他們那里的情況。舒成友也沒有忘記自己的任務,他除了匯報深圳的情況后,還仔細了解了這2萬多工程兵的情況。
雙方談了幾天之后,舒成友回到了深圳,他專門給梁湘匯報了會談的情況。聽完了舒成友的報告,梁湘下定了決心。
原來,李人林得知了深圳的難處后,主動表示這2萬多工程兵到深圳不是白去,他們還會帶著一筆嫁妝過去。
李人林出手非常慷慨,只要深圳接收了這2萬人,他們就會帶來一批價值不菲的裝備和資產,固定資產6000多萬,流動資金近一億元,設備總值5161萬元。
在和舒成友談話的時候,李人林身邊的副參謀長還專門打了個比方,這些工程兵就像他們養了18年的閨女。如今閨女要出嫁了,娘家人自然要送一份嫁妝才能結親。
有了這份承諾,梁湘在隨后的市里會議中拍板決定接收這2萬多工程兵,雖然此前很多人反對接收,但看到李人林送來的嫁妝后,大家也沒有什么意見了。
畢竟這些裝備和資產可不是一般的東西,許多專業設備花錢都沒地方弄去,有了這筆豐厚的資產,再加上這2萬多專業隊伍,這對深圳的建設有著巨大的幫助。
就這樣,深圳成功接收了2萬多工程兵,他們的到來也徹底改變了深圳的城市面貌。
此后,這些轉業過來的工程兵參與到了深圳的建設中,在他們的幫助下深圳特區迅速建設成型,并有了如今的規模,他們也靠著自己的雙手,成為這座城市的大功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