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時,專程到渭源縣田家河鄉元古堆村看望慰問困難群眾,并殷切囑托大家:“咱們一塊兒努力,把日子越過越紅火。”
10多年過去,元古堆村的面貌發生了怎樣的改變?群眾的生活又有哪些可喜的變化?
7月16日,記者跟隨省民委、中國民族報社組織的采訪團走進元古堆村,探訪村民們紅紅火火的日子。
“以前挑水吃,如今實現了戶戶通自來水;以前一下雨村里的路就變成了爛泥路、黃泥湯,現在硬化道路38.3公里,平坦的柏油路和水泥硬化路貫穿在山林田野間……”元古堆村黨總支書記董建新為記者一一講解村子在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等方面的巨大變化。
董建新(左)接受記者采訪。本文圖片由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馬穎 攝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只是第一步,要讓元古堆在鄉村振興中加速發展,必須在產業上下功夫。
圍繞中藥材、馬鈴薯、草食畜牧業等傳統產業,元古堆村引導群眾加大投入,穩定種植面積,擴大養殖規模,穩步提升產量。在此基礎上因地制宜、大膽嘗試,種百合、建民宿,打造梅花鹿養殖基地、建成元古堆歡樂谷游樂場,通過多個渠道多種方式,讓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增收致富。
按照“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元古堆村建設標準化百合種植基地1500畝,對標準化百合種植基地農戶進行獎補,這也為農戶吃下了一顆“定心丸”。“種植有補貼,遇到天災有農業保險,我們只管放開膽子種。”村民宋海英說。2024年,元古堆村百合種植戶戶均增收8萬元以上。
在發展鄉村旅游方面,元古堆村按照“一戶一品、自主經營、人人參與、抱團發展”的農文旅融合發展模式,打造包括休閑觀光游、生態康養游、農家體驗游等在內的旅游產業板塊,帶動全村就業100余人,鏈上群眾戶均增收8000元以上。
經過幾年的探索,目前,元古堆村已構建起“鄉村旅游、種植、養殖、勞務經濟、加工、光伏食用菌、電子商務”七大富民產業體系。2024年,村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88萬余元,較2012年增長了11.8倍。
產業發展起來了,村民可以在家門口工作賺錢,這也吸引了不少外出打工的年輕人返鄉創業。
38歲的茍懷文生在元古堆、長在元古堆,在外工作多年后,于2021年回到了家鄉。
“這幾年村里的旅游業逐漸發展起來了,就業機會和崗位也比以前多了。”家鄉的變化被茍懷文看在眼里,回村后,他成為一名民宿管家,妻子在景區擺攤,加上父母種植中藥材的收入,家里年收入十幾萬元,一家人的生活其樂融融。
茍懷文給記者展示了游客拍的視頻,民宿房間干凈溫馨、推窗見綠。“周邊游客到這里后,可以爬山、露營、劃船、喂梅花鹿。”茍懷文很熱愛這份工作,他告訴記者,自己剛剛注冊了一個社交賬號,打算以后多拍照片和視頻,展示宣傳家鄉的美。
元古堆村的民宿。受訪者供圖
“10多年來,元古堆村各族干部群眾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實現了基礎設施強起來、特色產業旺起來、幸福日子火起來。”董建新說,村子的變化除了基礎設施和產業發展,更多體現在村民精神面貌的改變上。以前冬閑時節,很多人都沒什么事情干。現在,村民們有的種植中藥材,有的去村里招商引進的工廠上班,有的開辦民宿或農家樂,忙得不亦樂乎。
村口的笑臉墻。
這些改變從村民的笑臉上看得真真切切。
村口的最后兩塊展板是兩面滿滿當當的笑臉墻,在地里勞作的老人、買了新車的年輕人、戴著紅領巾的孩童,臉上都綻放出燦爛的笑容,元古堆的日子就在這一張張笑臉中越來越紅火。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馬穎
責任編輯:車丹清
來源: 新甘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