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18日訊為讓運河文化傳播得更遠,近年來,濟寧市任城區探索構建“講解+體驗+創作”的多維立體傳播模式,通過 “紅領巾講解員”“數字技術”等傳播形式,進一步深入挖掘大運河的文化內涵,做好運河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活化利用。
“當時的朝廷想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就派時任工部尚書宋禮,主持修建完善了南旺風水樞紐工程,也正是這個工程,解決了運河缺水,以及水往高處走的問題,保障了大運河600年的暢通。”日前,在河道總督署遺址公園展示館內,“紅領巾講解員”孔祥虹正在自信滿滿地為參觀者講述運河文化的發展歷史,引得不少市民游客駐足聆聽。
近年來,任城區打造“紅領巾講解員”新時代文明實踐項目,讓任城青少年成為運河文化的參與者、講述者、代言人。同時,為讓歷史文化遺產插上科技的“翅膀”,河道總督署展示館還廣泛運用智慧場景、復原投影、互動體驗等先進展示手段,助力參觀者增加參與感、體驗感、沉浸感。
工作人員程諾告訴記者,相較于傳統陳列式博物館的模式,河道總督署遺址公園展示館在展覽手段和展示效果上,運用了豐富的多媒體等數字技術,通過文物展品、場景復原、光影互動、文創體驗等形式,全面展現深厚的運河文化和歷史。
“進入館內,看到了很多的3D影片的呈現,讓我對運河總督署的歷史發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了解,再加上紅領巾講解員的講解,讓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運河文化發展的來龍去脈,感受非常深刻。”市民董春英說。
自2024年11月首次開展講解活動以來,任城區已成功舉辦了57次講解活動,累計接待觀眾20萬人次。“紅領巾講解員”加上數字科技的加持,形成了“講解+體驗+創作”的立體傳播模式,讓沉睡數百年的遺址煥發出蓬勃生機。
閃電新聞記者 杜宗浞 通訊員 張媛媛 孔麗麗 王如光 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