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后金建立到八旗入關,直至康熙初期消滅南方政權,清朝基本穩固了統治地位,但此時距離天下一統還差得很遠,這是因為蒙古人控制北方大片土地,還沒有收回。
不過,準噶爾的崛起,卻給了清朝統一北方的機會,在它的“助攻”下,康雍乾三代帝王花了70年時間,先后得到了喀爾喀蒙古、青海、西藏、康區、新疆等領土,使得清朝國土面積得到了極大擴充,也奠定了中國現代版圖。
可以說,如果沒有準噶爾,我國就很難收回北方大片領土,那準噶爾是如何幫清朝得到這些領土的呢?
01
早在后金時期,滿人就征服了漠南蒙古,至于喀爾喀蒙古及衛拉特四部控制的西藏、康區、青海和新疆等地,名義上臣服清朝,實際上只是通過朝貢制度與清朝成為君臣關系,它們擁有高度自治權,清朝并不直接進行統治。
當時,衛拉特四部中的和碩特控制著西藏、康區和青海,準噶爾則控制著北疆,而南疆則被察合臺后裔建立的葉爾羌汗國控制。
清朝自建立之后,戰爭一直沒有停止,康熙初期又爆發了三藩之亂,之后又平臺灣,所以對北方的關注相對較少,只是對沙俄加強了防備。
趁著清朝忙于內亂,準噶爾趁勢崛起,一個叫做噶爾丹的男人出現了。
噶爾丹是準噶爾首領巴圖爾琿臺吉的兒子,他很早就被送到西藏學習佛法,還被五世達賴收為徒弟,兩人關系十分密切。
巴圖爾琿臺吉死后,長子僧格成為準噶爾首領,后來僧格被喀爾喀蒙古的車臣汗所殺,準噶爾因此進入到內亂之中。
噶爾丹在拉薩得知此事后,在五世達賴的支持下返回準噶爾,他打著達賴的旗幟招兵買馬,贏得了準噶爾人民的支持,最終平息了內亂。
但是,野心勃勃的噶爾丹卻沒有立兄長的兒子為大汗,而是自己登上汗位。
1678年(康熙十七年),噶爾丹征服了杜爾伯特、輝特等漠西衛拉特各部,從而形成了比較穩定的統一政權,他也趁機建立準噶爾汗國。
噶爾丹很敬仰成吉思汗,想成為成吉思汗那樣的英雄人物,建立一個強大的游牧帝國,為此他開始了四處擴張的步伐。
1680年,噶爾丹出兵滅掉葉爾羌汗國,從而得到了新疆,后來他又出兵哈薩克和烏茲別克,兵鋒所至,所向披靡,可以說是稱雄西域。
接下來,噶爾丹的目標很明確,那就是進攻臣服清朝的喀爾喀蒙古和和碩特汗國,繼而入侵清朝本土,與清朝逐鹿中原。
1688年,噶爾丹進攻喀爾喀蒙古,當時車臣汗正在抵御沙俄入侵,已經將沙俄軍隊包圍在了孤立的堡壘之中,眼看就要取勝了,后院失火的消息卻突然傳來,他不得不率軍而還,沙俄軍隊得以解圍而出,占領了不少喀爾喀蒙古的領土。
噶爾丹入侵喀爾喀蒙古,造成了一系列連鎖反應:
首先,噶爾丹入侵喀爾喀蒙古的時候,清朝正在與沙俄方面進行談判,之前清軍在雅克薩之戰中重創沙俄軍隊,原本在談判中處在有利位置,但由于噶爾丹的軍事行動,導致清朝在談判中的不得不做出讓步,最終割讓了東北大片領土給沙俄。
其次,噶爾丹入侵喀爾喀蒙古后,喀爾喀諸部損失慘重,無法抵御準噶爾軍,被迫撤退到漠南蒙古接受清朝庇護,噶爾丹卻不依不饒,入侵漠南蒙古,一直打到距離北京只有三百余公里的烏蘭布通,對清朝安全造成了極大威脅。
更可惡的是,噶爾丹還跟沙俄相勾結,在沙俄的軍事支援下,對清朝進行訛詐。
康熙帝感受到了巨大的危機,但同時看到了機會:此前他一直想將喀爾喀蒙古納入版圖,一直沒有合適的機會,現在機會不是來了嗎?
1690年,康熙帝御駕親征,與準噶爾在烏蘭布通打了一仗,結果大獲全勝。
此舉打擊了噶爾丹的囂張氣焰,也讓喀爾喀蒙古諸部感受到了清朝的強大,康熙帝審時度勢,于1691年戰爭剛結束時舉行會盟,迫使喀爾喀蒙古諸部歸順,喀爾喀蒙古自此成為清朝國土,稱作外札薩克蒙古,簡稱外蒙古。
這是一個意外之喜,但喀爾喀蒙古仍處在準噶爾統治之下,康熙帝便又發起了兩次戰爭,一舉消滅了噶爾丹勢力,收回了喀爾喀蒙古絕大部分領土。
02
早在噶爾丹入侵喀爾喀蒙古之前的1682年,和碩特汗國內部也開始出現問題。
這一年,五世達賴去世了,他的第巴桑結嘉措為了把持西藏大權,竟然與噶爾丹謀劃秘不發喪。
所謂第巴,就是大管家的意思,當時西藏作為黃教教廷所在地,制度與其他地方不同,屬于是二元政權,即汗王與達賴共同執政,而達賴的權力則來自于汗王,達賴無法親自處理俗事,便交給第巴代勞。
五世達賴去世后,桑結嘉措秘密選擇倉央嘉措作為轉世靈童,交給班禪撫養,他則成為了西藏實際上的執政者。
但是,事情最終還是暴露了,康熙帝在解決噶爾丹之后,從俘虜的噶爾丹親兵口中得知,五世達賴竟然早已去世,他被瞞了15年之久!
感到被欺騙的康熙帝十分生氣,準備向桑結嘉措興師問罪,但桑結嘉措派人入京說明情況,聲稱自己是為了穩定西藏局勢才這么做的,康熙帝出于大局考慮,便同意以倉央嘉措為六世達賴。
1703年,和碩特汗國內部爆發矛盾,時任大汗拉藏汗離開青海,將汗廷遷到拉薩。
拉藏汗與父祖不同,一心想從達賴手中收回權力,但一直沒有機會。
后來,拉藏汗發現,六世達賴不守清規、品行不良、沉迷女色,不是個合格的達賴,便上書康熙帝請求廢黜六世達賴。
因為這件事,桑結嘉措十分生氣,便打算毒害拉藏汗,但被拉藏汗察覺,還出兵攻打教廷,戰爭因此爆發。
最終,拉藏汗殺死桑結嘉措,并將六世達賴廢掉,康熙帝為了穩住拉藏汗,也不得不下旨將六世達賴押解入京。
此后,拉藏汗擁立了一位偽達賴,但蒙藏民眾普遍承認六世達賴的地位,青海和碩特諸部更是擁立了一個叫做格桑嘉措的人作為轉世靈童,與拉藏汗進行抗衡。
康熙帝也很快意識到了不對,為了留下余地,他下旨承認了格桑加措的地位,如此一來,青海和碩特與拉藏汗的矛盾便激化了。
再說桑結嘉措,他被殺之后,他的一些部下逃離拉薩,來到準噶爾汗國,找到了時任大汗策妄阿拉布坦,請求他出兵打拉藏汗,為桑結嘉措復仇。
策妄阿拉布坦是僧格的長子、噶爾丹的侄子,此人同樣野心勃勃,他認為,如果能奪取拉薩,控制黃教教廷,繼而以達賴的名義號召全蒙古,這對他開疆擴土,繼而爭霸中原是有好處的。
于是,策妄阿拉布坦開始積極謀劃,最終于1716年以護送女兒女婿(拉藏汗之子)返回拉薩為借口,派遣6000精銳騎兵翻山越嶺,經過死亡行軍之后于第二年偷襲拉薩成功,而且很快就控制了西藏及康區大部,和碩特汗國就此滅亡。
西藏被準噶爾所得,是康熙帝不能接受的,因為青海、四川、云南等地就變得危險了。
為了解除危險,康熙帝認為必須派遣大軍奪取西藏,將準噶爾軍趕回老家,只有西藏控制在自己手里,西北邊疆的安全才有保障。
那么,康熙帝以何作為借口出兵西藏呢?
其實,這根本不是問題,原因有二:
首先,準噶爾攻打拉薩之時,拉藏汗已經派人向康熙帝求援了,因此清軍入藏是合法的;
其次,準噶爾入侵西藏的時候,是打著送格桑加措到拉薩坐床作為口號的,因此西藏人民都是十分支持的,但準噶爾軍隊的小分隊卻沒有從青海搶走格桑加措,所以失信于西藏人民。
并且,準噶爾統治西藏期間,可以說是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不但收取沉重賦稅,還將大量百姓運回伊犁當奴隸,百姓翹首以盼清軍能夠趕走準噶爾軍,把他們從水深火熱中解救出來。
可見,清軍入藏是合情合理的,更重要的是,和碩特汗國已經滅亡,一旦準噶爾被趕走,那么西藏自然就納入清朝版圖了,這樣的機會,康熙帝怎會錯過?
03
事實上,早在準噶爾軍隊入侵西藏之初,康熙帝就得到了情報,他卻置若罔聞,沒有出兵入藏援助拉藏汗,而是等著西藏亂起來,然后摘桃子。
為此,康熙帝提前做了一些安排,為了防止準噶爾入侵西藏后,對內地造成威脅,他加強了云南和四川等地的防御,同時采取恩威并施的手段,迫使青海和碩特諸部臣服,他還派遣軍隊駐守青海各地,幾乎控制了整個青海,他甚至派人將格桑加措保護在湟中塔爾寺,從而避免其被準噶爾人劫走。
如此一來,以準噶爾入侵西藏作為契機,康熙帝首先得到了青海地區。
當準噶爾占領西藏后,康熙帝認為天時地利人和,可以出兵西藏了,便派了一支人數在六千左右的軍隊出征,結果因為準備不足而全軍覆沒。
此次戰敗后,許多大臣認為西藏“遠且險”,不贊成再次出兵,但康熙帝力排眾議,以皇十四子允禵為撫遠大將軍,以護送格桑加措到拉薩坐床位為為旗幟,派遣精兵強將出征西藏,在西藏各界人民的支持下,清軍順利平定西藏、康區,準噶爾軍幾乎全軍覆沒,只有少數人逃走。
在奪取西藏、康區之后,康熙帝采取以藏治藏的策略,下旨取消汗王制度,以拉藏汗的女婿康濟鼐等四人組成噶布倫聯合掌政的西藏地方政府,并且留下了部分駐軍,這其實是過度措施,為日后清朝全面掌控西藏打下了基礎。
雍正帝繼位后,青海和碩特部親王羅卜藏丹津怨恨清朝沒有將西藏交給他,沒有立他為和碩特汗國大汗,便與準噶爾勾結起來發動叛亂,意圖控制整個青藏高原。
雍正帝審時度勢,任命年羹堯為大將軍出征,岳鐘琪為輔佐,最終成功平定青海。
此后,雍正帝對青海的行政建制進行了革新,并加強了對青海和碩特的控制,使得清朝徹底掌控青海。
在穩定青海之后,清朝與準噶爾之間圍繞喀爾喀蒙古展開了激烈爭奪戰,爆發了一系列戰爭,清朝在這一過程中損失慘重,幾乎丟了半條命,但最終在光顯寺之戰中擊敗準噶爾軍,使得準噶爾元氣大傷。
1734年,同樣疲憊不堪的清朝與準噶爾達成議和,雙方以杭愛山為界,同時與喀爾喀蒙古劃分了牧區,準噶爾向清朝稱臣,清朝則恢復兩國貿易,并開放榷場和肅州互市。
自此之后,清朝與準噶爾保持了相對較長時間的和平,雙方關系還不錯,使者往來不絕,貿易額一直在上漲,雙方甚至聯手抵御沙俄入侵,從而維護了國土完整。
這一時期,準噶爾的農業和畜牧業得到了長足發展,國力蒸蒸日上,如果不出意外,準噶爾將會永遠成為清朝的鄰國,作為中國故土的新疆,也很難再收回來了。
但是,最終新疆還是被清朝收回了,而且機會是準噶爾給的,這是怎么回事呢?
04
1745年(乾隆十年),準噶爾爆發了嚴重的瘟疫,大量軍民和牲畜死去,時任大汗噶爾丹策零也不幸染病去世。
這場瘟疫持續的時間很長,給本就人口不多的準噶爾造成了沉重打擊,但這還不是最嚴重,畢竟只要多花點時間,人口就能恢復,真正摧毀準噶爾的其實是內亂。
噶爾丹策零死后,三個兒子圍繞汗位展開爭奪,最終引發戰爭,策妄阿拉布坦得外孫輝特部首領阿睦爾撒納扶持準噶爾貴族達瓦齊登上汗位。
但是,很快阿睦爾撒納與達瓦齊就因為領土和權力爆發了矛盾,兩人兵戈相見,最終阿睦爾撒納戰敗逃走,帶著二萬多人投降清朝。
阿睦爾撒納投降清朝后,對乾隆帝說,準噶爾瘟疫橫行,大量百姓逃到沙俄、哈薩克和內地,正是虛弱的時候,再加上達瓦齊大汗荒淫無道、橫征暴斂,致使百姓怨聲載道,如果此時派遣大軍攻打準噶爾,必能一舉滅之。
雖說阿睦爾撒納是因為想復仇才篡奪乾隆帝出兵準噶爾的,但如果沒有他,乾隆帝可能早就忘了清朝與準噶爾之間的仇恨了,與忘了新疆這塊廣闊的土地。
沒過多久,又有不少準噶爾人投奔內地,乾隆帝從這些人口中得到的情報,確實與阿睦爾撒納所說高度吻合,他便決定征討準噶爾,一雪前恥,收復故土。
1754年,清軍分兩路大軍攻打準噶爾,阿睦爾撒納被任命為定邊左副將軍,在他的感召之下,大量準噶爾人投降清軍,清軍幾乎兵不血刃就擊潰了準噶爾軍隊,達瓦齊逃亡之后被抓回,不久又被押送到京城。
就這樣,準噶爾汗國滅亡了,如何處理善后事宜,是乾隆帝需要思考的問題。
起初,乾隆帝認為,與其花太大的代價治理新疆,不如因地制宜,趁機恢復衛拉特四部,讓他們幫清朝守護邊疆。
于是,乾隆帝一口氣封了四位汗王,阿睦爾撒納繼續擔任輝特部大汗,并晉升雙俸親王。
在做完這件事之后,乾隆帝撤回了大軍,只留下500人征收伊犁。
到這個時候,清朝并未對新疆進行直接控制,但很快就出問題了,阿睦爾撒納為了當上衛拉特四部總汗,繼而成為準噶爾汗國的統治者,竟然勾結哈薩克、沙俄和喀爾喀蒙古發起叛亂,引發了清廷的極大震動。
乾隆帝這才意識到自己失算了,他認為新疆關乎清朝西北邊疆安全,而準噶爾人反復無常、勾結外敵、內部混亂,無法成為清朝統治新疆的工具,只能將其徹底滅掉,然而再新疆駐軍、設置行政機構,以加強對新疆的控制。
于是,乾隆帝再次對準噶爾發起戰爭,一舉平定叛亂,清軍一度攻入哈薩克抓捕阿睦爾撒納,迫使哈薩克向清朝臣服,阿睦爾撒納則逃入沙俄后病亡。
阿睦爾撒納死后,乾隆帝對準噶爾實施滅族政策,準噶爾部自此消失,只以準噶爾盆地的名字繼續讓我們熟知。
1759年,原葉爾羌汗國的大小和卓發動叛亂,幾乎占領整個南疆,乾隆帝再次出兵征討,一舉收復南疆。
此后,乾隆帝加大對新疆的治理力度,設置伊犁將軍并派遣駐軍,從而牢牢掌控了新疆,盡管后來新疆發生了多次動亂,比如張格爾之亂、阿古柏之亂等等,但由于清朝足夠重視,所以動亂都被平息,只是在晚清被沙俄割走了一些領土,絕大部分地區都保留到了現在。
05
以奪取新疆作為標準,清朝實現了天下的大一統,為此花費了百余年時間,消耗了無數人力物力財力,但從結果而言,這些都是值得的。
盡管不少人對乾隆帝的印象不佳,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在位期間在開疆擴土方面成就很大,并且他很善于治理地方,比如他借著廓爾喀入侵西藏之機,對西藏權力架構及宗教事務進行了大刀闊斧地改革,頒布了《欽定藏內善后章程》,從而加強了駐藏大臣的權力,穩固了清朝對西藏的統治地位。
回過頭再說說準噶爾,它與清朝對抗了長達70年,給清朝帶來了無窮無盡的災難,也讓清朝損失慘重,但同時給清朝帶來了巨大的機會:
準噶爾入侵喀爾喀蒙古,對喀爾喀諸部造成極大打擊,被迫歸順清朝,清朝得以將其納入版圖;
準噶爾入侵西藏,消滅了和碩特汗國,得罪了全藏和全蒙古,使得清朝有機會介入西藏事物,從而一舉拿下青海、西藏和康區;
因為環境和制度問題,準噶爾爆發天災和內亂,實力被極大削弱,之后又對清朝降而復叛,乾隆帝果斷決策,將準噶爾滅族之后,對新疆進行直接統治。
可以說,準噶爾的存在,讓清朝得到了廣闊的土地,雖然這些土地都是中國故土,但清朝能將它們收回并加強統治地位,準噶爾可謂“功不可沒”。
我們現有版圖基本來來自清朝,縮水的部分主要發生在晚清及民國時期,面對列強入侵,清朝割讓了大量領土,外蒙古還在沙俄的干涉下獨立,這不得不說是個巨大的遺憾。
好在我們現在依然擁有新疆、西藏這些重要的國土,如果沒有它們,我國將變得很危險;如果沒有它們,我們就不能說是個統一完整的國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