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始于直播平臺的“甜蜜網戀”,竟是精心設計的騙局。95后男子陸某本以為邂逅真愛,慷慨付出感情與金錢,豈料“戀愛對象”竟是一個有組織的詐騙團伙,所謂的戀愛結婚皆是騙取錢財的幌子。近日,長寧區檢察院辦理了一起以戀愛為名的詐騙案,揭開了“甜蜜陷阱”背后的真相。
從“甜蜜邂逅”到騙局敗露
在澳大利亞工作的中國青年陸某(化名),閑暇時喜歡在直播平臺上看直播聊天。“哥哥可以認識一下嗎,加個微信,以后可以來看我。”一次連麥互動中,他被女主播“小愛”的甜美聲音吸引,于是多次在其直播間刷禮物示好。一來二去,兩人漸漸相熟,小愛主動添加了陸某的微信。線上頻繁互動中,小愛常發送生活中好看的自拍照和視頻給陸某,2023年10月,兩人確立了戀愛關系。
聊天中,小愛常以“沒錢買衣服”“想買香水”“攢錢給媽媽買金鐲子”等理由訴苦。深陷情網的陸某總是“慷慨解囊”,頻頻轉賬供其購物,當小愛聲稱“奶奶過世需要錢買花圈”時,陸某二話沒說當即轉賬1萬元。此外,陸某雖然身在國外,還堅持每天為小愛遠程點外賣,一日三餐、奶茶水果點心從不間斷。
隨著關系升溫,2023年12月,陸某決定回國與小愛登記結婚,雙方約定在上海某機場見面。然而,當陸某抵達機場,小愛卻稱手機沒電已前往酒店充電。陸某趕到約定酒店仍未尋到人,對方又以“身上只有幾百塊,沒錢心里害怕”為由索要1萬元,承諾收款即現身。陸某托朋友轉賬后,小愛依舊杳無音信。擔憂對方安危的陸某選擇報警。
警方調查結果令陸某震驚:其提供的小愛身份證信息雖真實,但照片不符,且該身份者近期并未到滬。看著截然不同的身份證照片,陸某大跌眼鏡,終于醒悟是自己遭遇了詐騙。
團伙分工明確
2024年1月,犯罪嫌疑人王某(即小愛)被傳喚到案。王某辯稱與陸某是戀人關系,僅承認虛構“奶奶去世”及“來滬見面”理由騙得2萬元。王某因涉嫌詐騙罪被取保候審。
隨著案件移送至長寧區檢察院審查起訴,案件材料中的一些信息引起了承辦檢察官的注意。王某與李某甲共同經營著一家主播工作室,在工作室微信群中,王某不僅長期為工作人員發送用于假冒女主播的網絡圖片和視頻,還常常與大家討論如何以談戀愛、生病、答應線下見面、完成主播打賞任務等話術圈錢。這些手段與她用在陸某身上的套路完全一致。難道從結識陸某開始就是一個騙局,所謂的戀愛結婚都是為了騙取錢財的借口?
2024年9月,經公安機關經補充偵查,工作室主要成員李某甲和李某乙被抓獲。據二人供述,李某甲是工作室的老板,李某乙則負責管理和代聊。而女主播王某是李某甲的女朋友,負責招聘培訓主播及代聊,傳授詐騙話術。由此可見,王某與陸某的所謂“戀愛”,完全是其工作室為騙取打賞和轉賬精心設計的騙局。
更令人咋舌的是,王某在取保期間仍未收手。2024年4月,她將“主播小桃”(實為李某甲假扮)介紹給他人,以同樣的套路建立曖昧關系,以“線下見面”為誘餌,騙取另一受害人轉賬及打賞共計2.2萬余元。
長寧區檢察院經審查后認為,2023年10月至2024年9月,王某伙同李某甲成立主播工作室,由李某甲出資管理、王某負責招聘培訓,共同招募李某乙(另案處理)等員工。該團伙通過直播平臺引流添加被害人微信,利用虛假照片和視頻包裝“女主播”人設,以確立虛假戀愛關系、承諾線下見面等手段,騙取被害人轉賬及直播打賞共計25萬余元。其行為已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構成詐騙罪。
2025年5月,經長寧區檢察院提起公訴,法院最終以詐騙罪判處王某有期徒刑四年三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五萬元;判處李某甲有期徒刑一年三個月,緩刑一年三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三萬元。
檢察機關提醒
網絡在豐富娛樂生活的同時,也潛藏諸多風險。在網上交友,尤其是涉及情感和金錢往來時,務必保持高度理性與清醒,警惕“人設包裝”下的情感陷阱,切勿被虛假表象所迷惑,牢牢守住自己的錢袋子。
來源 | 新民晚報
作者 | 趙菊玲 通訊員 王奕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