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臺后沒多久,就開始大刀闊斧地搞貿易政策調整,從2025年1月20日就職那天起,他就強調要讓美國在全球貿易中占上風。結果呢,到4月份,他直接甩出個大招,宣布對全球進口商品征收10%的基線關稅,這事兒發生在4月2日,他還叫它“解放日”。這個基線關稅從4月5日起生效,覆蓋幾乎所有國家,除了那些已經有其他制裁的。
緊接著,他計劃在4月9日對57個主要貿易伙伴加碼,關稅率從11%到50%不等,針對像歐盟、日本、韓國、印度這些地方。理由很簡單,他說這是為了糾正貿易逆差,讓其他國家別再占美國便宜。剛宣布沒幾天,股市就崩了,道瓊斯指數跌了上千點,全球市場亂成一鍋粥,很多國家趕緊派人來華盛頓談條件。
這些國家包括歐盟的27個成員國,還有加拿大、墨西哥、巴西、越南之類的,總數超過50個。歐盟那邊,德國、法國、意大利這些制造業大國首當其沖,汽車、鋼鐵、鋁材這些產品直接中槍。特朗普的團隊算過賬,美國對歐盟的貿易逆差太大,得用關稅逼他們開放市場。
結果,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帶頭抗議,說這破壞了大西洋兩岸的供應鏈,還威脅要對美國商品征收報復關稅,目標是價值210億歐元的雞肉、摩托車什么的。本來歐盟計劃在夏季生效,但后來踩了剎車,推遲了,說是想先談談。
墨西哥和加拿大更慘,從2月份開始就因為芬太尼問題被征收25%的關稅,特朗普說他們沒管好邊境,讓毒品流入美國。墨西哥總統辛鮑姆直接回擊,說這是歧視性措施,不接受用這個當借口罰錢。墨西哥經濟部和外交部聯合發聲明,成立工作組跟美國談,但關稅還是落實了,非USMCA協議下的商品成本直線上升。
日本和韓國也沒逃掉。特朗普給日本寄信,說如果不談成協議,8月1日起征收25%的關稅,韓國也一樣。韓國出口到美國的電子產品和汽車本來就多,這下子企業叫苦不迭。印度那邊,紡織品和制藥行業受沖擊最大,關稅率直接拉到30%以上。
巴西因為銅礦問題,被征收50%的關稅,特朗普在7月9日宣布的,說這是國家安全評估的結果。巴西出口銅到美國的量不小,這關稅一加,礦業公司股價直線下跌。越南被當成中國商品轉口的跳板,特朗普跟他們簽協議,對轉口商品征收40%,光伏組件這些中國企業在越南組裝的,現在成本漲了10%到15%。
這些國家加起來,超過50個,都在不同程度上挨了關稅重錘,美國海關從4月份開始就忙著收錢,到6月份,關稅收入已經比去年同期多了四倍,達到270億美元。
全球貿易格局被攪得天翻地覆。特朗普的邏輯是,你們不開放市場,我就用關稅逼你們就范。他說這是調整全球貿易結構的必要步驟,可實際效果呢?美國企業成本上升,消費者買東西更貴了。像鋼鐵和鋁材的關稅,從原來的25%加到50%,汽車和零部件25%,這些都轉嫁到本土制造商頭上。
經濟學家算過,平均關稅率在2025年升到16%,是1943年以來的最高水平。稅基基金的報告說,這相當于每個美國家庭多交1300美元的稅。盟友們怨聲載道,歐盟、日本這些國家開始搞自己的供應鏈調整,減少對美國的依賴。墨西哥加強邊境檢查,但還是覺得不公平。全球貿易穩定受損,供應鏈中斷,銅價、鋼價都漲了。
奇怪的是,中國居然沒被卷進這個關稅風暴的核心。特朗普對其他國家下狠手,可對中國呢,從一開始就有點不一樣。2月份,他對中國的芬太尼關稅是10%,后來在3月份升到20%,但4月份的互惠關稅一出,中國被豁免了科技產品如手機、電腦這些。為什么?因為中美團隊在倫敦和日內瓦談了好幾輪。
倫敦那邊,代表們交換文件,討論稀土出口管制。中國同意適度放松稀土出口,美國放寬芯片設計軟件和航空發動機的出口限制。日內瓦會談后,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在采訪中說,雙方達成了框架協議。這協議讓中美貿易關系穩住了,沒像其他國家那樣被加到50%甚至更高。
特朗普的全球關稅戰,看起來聲勢浩大,其實暴露了美國越來越焦慮的底牌。他想通過施壓重塑貿易格局,可忽略了世界早就不是一家獨大。中國作為全球第一大貿易國和制造業大國,體量太大,簡單的關稅威脅不管用了。這次50多國挨打,唯獨中國穩住,說明特朗普不得不權衡現實。
中美關系,斗而不破,談談打打,估計還會持續好一陣。即將到來的高層會談,不光關乎兩國經貿,還可能給亂糟糟的全球貿易帶來喘息機會。貿易逆差、供應鏈安全,這些問題不是一蹴而就,得一步步談。特朗普的政策讓美國制造業有點起色,但全球成本上升了。歐盟通過談判爭取豁免,墨西哥加強合作,越南調整生產線。中國推進東盟合作,王毅推動協議落地。
未來呢?中美如果談成框架,稀土、芯片這些關鍵領域可能有突破。美國對中國的關稅從145%降到30%,中國從125%降到10%,這已經是讓步。豁免也調整了,低價值包裹關稅降到54%。
整體看,這場關稅戰暴露了全球化的脆弱性。特朗普從2月份對加拿大、墨西哥、中國征收芬太尼關稅開始,到4月份的基線10%,再到7月份的銅關稅,步步推進。超過50國受影響,巴西50%、歐盟30%、日本25%、韓國25%、印度30%、越南40%,這些數字不是鬧著玩的。
關稅收入到7月份已超預期,預計全年300億美元。可經濟影響呢?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說,如果各國報復,美國GDP可能降1個百分點。企業像約翰迪爾這樣的,計劃移廠墨西哥,結果特朗普威脅200%關稅,逼他們回本土。
中國為什么例外?因為談判。中國恢復稀土出口,美國放寬出口管制。這協議在6月11日敲定,暫停更高關稅90天。越南協議7月2日簽,20%基線加40%轉口。中國沒被重擊,其他國家卻在苦苦談判。美高官訪華,放風大事將發生,可能談數字服務稅、知識產權。歐盟放棄數字稅計劃,換成其他稅種。墨西哥成立工作組,反復強調不公。全球貿易局勢混亂,但中美對話給了一絲方向。
特朗普任期內,貿易調整繼續。政策影響供應鏈,本土制造業增長,但成本上升。各國調整策略,尋求平衡。中美關系競爭合作并存,摩擦通過對話緩解。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這模式估計還會繼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