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臺銘這個人,在臺灣商界算得上是個傳奇人物。他1950年10月18日出生在臺北縣板橋鎮,現在叫新北市板橋區。家里條件一般,父親當警察,母親來自山東,通過小買賣維持生計。他小時候沒啥特別優越的環境,上學念的是中國海事專科學校,學航運管理。畢業后服兵役,當空軍少尉,1973年退伍。
剛出來工作時,在航運公司干業務,負責安排船期那些事。沒幾年,他就覺得打工不是長久之計,1974年2月20日,從母親那借了20萬新臺幣,辦了鴻海塑膠公司,起步做塑膠成品加工。那時候資本額就30萬新臺幣,合伙人幾個,后來經濟不景氣,別人都撤了,他向岳父借了70萬,買下整家公司,改名鴻海工業,專攻黑白電視機旋鈕生產。
起步階段挺苦的,臺灣電子業剛冒頭,競爭大。他1981年轉做個人電腦連接器,1982年公司改鴻海精密,資本額到1600萬新臺幣。1985年去美國設分公司,1988年投資大陸,1991年6月18日在臺灣上市。鴻海就這樣一步步壯大,2001年營業額超臺積電,成為臺灣民營企業老大。2005年營收破兆新臺幣,成了臺灣最大企業。
后來擴展全球,設廠香港、歐洲、日本、印度、南美。2009年群創光電合并奇美電子,2014年投亞太電信,跨電信業。2016年控股日本夏普66%股份。鴻海也就是富士康,現在是蘋果、戴爾這些大牌的代工廠,雇員幾十萬,工廠遍布大陸和其他地方。郭臺銘個人資產,2023年福布斯估325億新臺幣,臺灣富豪榜第四。他靠這個帝國發了家,但也總想著往政界鉆。
政治這塊,郭臺銘早有苗頭。1970年他就入國民黨,2000年黨員登記時失聯。2012年挺馬英九,支持九二共識。2014年太陽花學運時,說總統是最不值得做的職位,民主對GDP沒啥必要。2016年傳他想選2020總統,2018年說參選概率百萬分之一。
結果2019年4月17日,他拿國民黨榮譽狀,宣布參加2020總統初選,不接受征召。7月15日初選輸給韓國瑜,得票27.73%對44.805%。9月12日退出國民黨,9月16日宣布不選,12月23日說主要是母親健康原因。整個過程鬧騰一陣,沒成事。
2023年他又來勁了。2月14日表態選2024總統。5月1日在高雄演講,說希望政府像企業經營,不需議會監督,后來道歉。5月17日國民黨征召侯友宜,他沒拿到提名。8月28日宣布獨立參選,9月搭檔賴佩霞,10月6日連署超28萬9667人門檻,10月7日辦郭爸爸基金會,每10萬連署捐1000萬,還推金門和平倡議基金會,談兩岸關系。參選期間,他的民調一直在12%到15%晃蕩,落后賴清德、柯文哲和侯友宜。想拉票,他就制造話題。
關鍵那番話,就在2023年7月高雄一個講座上說的。他講兩岸局勢,強調和平發展,但突然來句,如果兩岸真打起來,他不會走人,會把私人飛機改運輸機,給臺灣前線送補給。還說生在臺灣,長在臺灣,死也要在臺灣。
這話一出,臺灣內部炸鍋,有人覺得他有擔當,有人說他商人懂啥軍事,私人飛機能運多少東西。大陸那邊也議論多,覺得加劇對立。那時兩岸軍機活動多,美國對臺軍售增加,臺海成熱點。他的表態,跟之前有點矛盾。4月他批評賴清德主張不實際,主張兩岸經濟優先,一中各表。可幾個月后就轉強硬,觀察者猜是選舉策略,拉安全議題的選民。
商業上,富士康在大陸投資大,工廠多,工人多。這話放出后,10月23日,大陸稅務部門查廣東、江蘇企業,自然資源部查河南、湖北用地,股價跌3%。鴻海聲明配合調查。臺灣解讀為施壓,可能跟言論有關。郭臺銘回應說會合規,但他也說過,如果大陸沒收鴻海資產,全世界誰敢投資中國。他個人財產多在歐盟、日本、美國,大陸沒一分一毛,包括土地房產。在洛杉磯買豪宅,花7600萬美元,社區有好萊塢名人鄰居。
選舉后期,他支持率沒起色。11月23日跟侯友宜、柯文哲在臺北君悅飯店談,討論正副總統人選,沒談攏。他走時表情平常。11月24日登記截止前,發布聲明退選,說不愿分裂反對票,呼吁輪替。跟柯文哲會面47分鐘,兩人互贊。聲明中還說“人退志不退”,但沒細說原因。退選后,國民黨、民進黨繼續推進,賴清德和蕭美琴登記,侯友宜搭趙少康,柯文哲搭吳欣盈。郭臺銘回歸商業,富士康保持代工領先。
退選沒讓他完全閑著。2023年9月3日,他就辭鴻海董事,說個人因素。2025年5月底鴻海股東大會,他持174萬股,約13%股權,突然指示棄權,不支持劉揚偉續任。劉揚偉還是高票當選,但這事傳出,外界猜內部有裂痕。從2019年起,鴻海權力架構變,劉揚偉接班,但郭臺銘影響力還在。資產規模穩在325億新臺幣左右,他現在低調,專注商業。
這番言論雖沒成真,但攪動兩岸。臺灣選舉時,其他人被迫回應安全。國民黨與他劃清界限。富士康大陸業務需小心,調查后加強合規。郭臺銘從政兩次失敗,證明商人轉政界難,他的言論反映選舉壓力和商業糾葛。兩岸關系繼續緊張,軍演繞臺,美臺互動多,但郭臺銘這事,成了選舉一插曲。未來他會不會再動,誰知道?但至少現在,他退回生意場,富士康還得穩住全球供應鏈。
郭臺銘的路子,從小鎮青年到富豪,再到政壇試水,挺典型。創業時抓臺灣電子業機會,鴻海成代工王。但政治上,國民黨內斗,獨立參選又低迷,那句支援話,像是搏眼球,卻引來稅務查。退選后,企業內部也露矛盾,2025年棄權票,顯出不和。
整體看,他商業成就大,政治野心沒實現,言論影響選舉氛圍,卻沒改變大局。兩岸和平發展,他早說過經濟優先,但選舉時轉調子,暴露策略性。富士康大陸依賴重,這事提醒臺商政治風險高。郭臺銘現在低調,資產還在,鴻海運轉,但從政夢估計止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