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計時2天,日本將迎來第27屆參議院選舉正式投票。
此次參議院選舉怎么選?有哪些特點?將聚焦哪些議題?日本首相石破茂目前的支持率如何?選舉結果可能會出現哪些局面?內憂外患下,執政聯盟和石破茂能破局嗎?上游新聞通過媒體公開報道,梳理出6個關鍵問題,先了解一下。
01
參議院選舉怎么選?
日本第27屆參議院選舉7月3日發布公告,候選人報名受理自當日8時30分啟動。為期17天的競選活動就此拉開序幕,投票日定在本月20日。
日本國會由眾參兩院組成,眾議院465席,參議院248席。日本參議院是常設機構,承擔立法審議、對政府監督等職責。參議院議員任期六年,每三年改選一半議席。
在此次選舉中,超過500名候選人爭奪125個議席,包括74個選區議席、50個比例代表議席,以及1個補選議席。
除傳統政客外,各黨此次還紛紛推舉舞者、格斗運動員、律師等社會名流,爭奪50個比例代表席位。比例代表可以候選人或政黨名義選舉,各黨希望借助人氣拉票。同時,這些候選人的政治素養和政策理念也面臨考驗。
參議院選舉候選人海報展出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隨著候選人報名受理啟動,選戰拉開大幕。各黨通過張貼海報、發放傳單、街頭演講等方式,在全國各地傳遞主張。執政黨強調責任與執行力,在野黨主打高物價對策、社保改革,以及和平理念等。
在7月20日進行正式投票后,選舉結果預計次日凌晨揭曉。
02
此次選舉有哪些特點?
與以往國會選舉相比,此次參議院選舉出現幾個特點。
首先是政黨多元化。此次參議院選舉有十多個政黨的候選人參選,可謂政黨林立。其中既有自民、公民、立憲民主黨等大黨,也有參政、保守、NHK等小黨。由于競選政黨較多,容易分散大黨的選票,增加了自公兩黨競選的難度。
其次是網絡社交平臺取代了傳統的新聞報刊,成為引導輿論和民意的主角。網絡社交平臺的特點是信息量大、傳播渠道多、上傳自由便利、閱讀下載量大,但是信息泛濫、真偽難辨、誤傳誤導等缺點也非常明顯,對公眾輿論負面引導作用非常大。網絡社交平臺對選舉的普遍參與,雖然降低參選“門檻”和成本,有利于推動黨派多元化,但是其傳播模式存在較為明顯的偏差誤導,一定程度上,其結果非但沒有引導民眾深入參與政策討論,相反產生了夸大宣傳以博取流量的反面效果。
再次是缺乏具有新意讓民眾滿意的政策主張。從政策主張來看,執政黨為拉攏選民極力主張增加民眾生活補貼,而主要在野黨則為了打壓執政黨堅持主張減稅降負,大肆批判執政黨的“撒錢拉票”行為,但這兩種政策主張都是以增加公債負擔為代價的,都是只顧眼前不顧未來,只顧選舉不顧國民的不負責任主張,此種言行反而引起了多數民眾的“逆反心理”,增加了對政治的不信任感。而針對民眾普遍關心的“特朗普關稅”等話題卻“顧左右而言他”,難以提出明確有效對策。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03
此次選舉聚焦哪些議題?
此次選舉聚焦物價、經濟、關稅等關乎民生的議題。
物價方面,日本央行近日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認為當前物價同比“大幅上漲”的受訪者達到75.3%,創下歷史新高。今年以來,“剛需商品”大米價格也是居高不下。
各黨紛紛提出發放補貼、下調或取消消費稅、抑制大米價格上漲等民生對策。
關稅方面,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日宣布:將從8月1日起對日本等國征收新關稅。自特朗普重返白宮以來,日本是首個與美國開啟關稅談判的國家。6月七國集團峰會期間,石破茂還成為了少數與特朗普面談的領導人之一。但雙方談判圍繞汽車和農業等難點僵持不下,特朗普已威脅將對日關稅提高至25%。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呂耀東表示,近期石破茂在日美關稅談判中態度強硬,正是出于參議院選舉的考慮,“他要向民眾展現態度”。
農民一向是自民黨的基本盤,農業保護政策是自民黨的核心政策之一。盡管美國政府希望日本大量采購美國農產品,但對自民黨來說,為保護汽車等工業品出口而犧牲農林水產品的做法絕對不可接受。尤其考慮到“大米荒”等問題,石破茂在農業保護問題上無路可退。
此外,此次選舉還涉及社保、外國人待遇、防衛費等議題,朝野各黨分歧明顯。
04
日本首相石破茂的支持率如何?
輿論普遍認為,這場選舉將左右日本首相石破茂的政治命運,那他目前的支持率如何?
本次參議院選舉自3日啟動以來,石破茂助選跑動頗為積極。據統計,在選戰揭幕的第一周,他的行程累計達9980公里,而歷屆首相一般為2000-5000公里。石破茂連日來在多地參加造勢活動,為自民黨候選人拉票。他15日在香川縣一場拉票活動上說:“這是最嚴峻的戰斗,請大家幫忙。”按日本媒體說法,石破茂這番表態顯露出“危機感”。
自民黨內部也出現對石破茂的反對聲音。他16日在大阪府出席拉票活動時,自民黨大阪府分部負責人青山繁晴公開表示抗議,拒絕一同出席活動。
據中新網援引日本時事通訊社報道稱,該社最新的民調顯示,日本首相石破茂的支持率為20.8%,較6月大跌6.2個百分點,創下其就任首相以來的最低值。報道稱,針對石破茂的不支持率高達55%,較上月增加了6.6個百分點,為其就任以來的最高值。報道指出,在不支持的理由方面,“對他沒有期待”占比最高,此外,“不具備領導力”以及“政策不行”也是主要原因。
此次參議院選舉距離石破茂去年10月當選首相僅10個月,可謂石破茂執政以來在國內面臨的最嚴峻考驗。
雪上加霜,石破茂還難以拉近民眾。鑒于2022年前首相安倍晉三遭槍擊身亡、2023年時任首相岸田文雄在街頭演講時遇襲、2024年自民黨總部和首相官邸遭襲,安保也是此次選舉焦點之一。在街頭演講時,石破茂不得不與民眾保持距離。
日本首相石破茂(資料圖)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05
選舉結果可能會出現哪些局面?
有分析指出,選舉結果可能出現以下幾種局面。
其一,執政聯盟勉強保住過半席位,但失去修憲所需的三分之二多數席位,這將導致重大改革在國會中難以推進。同時,若議席數較此前大幅縮水,自民黨內部斗爭可能被激化,政權穩定性將遭受嚴峻考驗。
其二,執政聯盟席位未能過半,所獲改選席位接近50。屆時,執政黨不得不依賴無黨派議員支持來維持政權運轉;又或者,嘗試重組執政聯盟,將部分在野黨納入其中,重新構建執政格局。
雖然理論上在野黨可能聯手倒閣,但鑒于日本在野黨來自左翼和右翼不同陣營,各黨分歧巨大,成功聯手的可能性較小。
最嚴峻的情況是,執政聯盟在本次選舉中表現慘淡,獲改選席位數量非常低。這可能直接觸發政權危機,使日本政壇陷入新一輪的動蕩期。屆時,各方政治勢力將為重新劃分權力版圖展開激烈博弈,日本的政治走向也將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06
內憂外患下石破茂能破局嗎?
輿論普遍認為,這場選舉將左右日本首相石破茂的政治命運。而目前,執政聯盟和石破茂可謂是內憂外患。
首先,經濟問題是其最大軟肋。截至今年5月,日本的核心通脹率已經連續六個月超過3%,5月更攀升至3.7%,創下2023年1月以來新高。從去年開始的“大米荒”迫使政府多次動用儲備糧平抑米價。同時,物價飛漲疊加日元持續貶值,民眾生活壓力驟增,這一系列經濟亂象直接沖擊選民信心。
另外,政治丑聞的陰影同樣揮之不去。“黑金政治”事件余波未平,石破茂又被卷入“商品券”丑聞風波,引發在野黨批評,再度點燃民眾對政商勾結的怒火,也加固了“自民黨腐敗成風”的負面標簽。5月,因發表不當“大米言論”引發輿論批評,農林水產大臣江藤拓向石破茂提交辭呈。
盡管石破茂試圖通過人事調整挽回形象,但6月東京都議會選舉的慘敗給了執政黨當頭一棒,暴露出選民對其信任仍未恢復。而東京都作為日本的政治中心,其選舉通常被視為參議院選舉的“前哨戰”和“風向標”。最近,自民黨參議員鶴保庸介稱“還好是能登發生了地震”,招致朝野各方譴責,隨后辭職……
在此次參議院選舉中,這些丑聞都被視為拖累自民黨的因素。
在選前的關鍵時刻,美國的持續施壓也加劇了自民黨的負擔。特朗普政府多次就貿易逆差發難,批評日本不購買美國大米和汽車,甚至以加征關稅相威脅。而美日之間的貿易談判至今毫無進展,在外交和經濟層面給石破茂政府帶來壓力。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資深研究員、上海市日本學會顧問吳寄南指出,與前任安倍晉三相比,石破茂沒有在美國的留學經歷、缺乏人脈,對美關稅談判失利堪稱他在外交領域的慘敗。“石破茂戰略自主意識較強,美國人將其視作‘日本的戴高樂’。同時,特朗普也了解到他執政基礎脆弱,未必愿意在關稅問題上放棄對日本的打壓。”
在專家看來,石破茂手里并沒有多少談判的籌碼。盡管他多次強調日本在投資和就業等方面對美國經濟貢獻巨大,并承諾未來擴大在美投資,但注重短期利益的特朗普要的是立竿見影的收益,而非遙遠的“空心湯團”。
綜合來源:央視新聞、新華社、上觀新聞、財聯社、參考消息等
上游新聞綜合 編輯 楊雁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