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工程學院數字藝術學院設計系元宇宙教研團隊走進巴南區木洞古鎮河街,開展了專項調研活動。此次調研以學校《關于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的實施意見》為指引,緊緊圍繞“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四鏈融合戰略,積極探索元宇宙技術在文化遺產保與鄉村振興中的創新應用路徑,為古鎮發展注入新活力。
產教融合:“四共協同”下的實踐典范
團隊調研。重慶工程學院供圖
作為學校產教融合“四共協同”工程的生動實踐樣板,數字藝術學院始終秉持“服務地方、凸顯特色”的工作理念,積極響應時代需求。學院依托“2+1+1”分段培養模式,巧妙地將企業項目實踐周融入日常教學環節,讓學生在實踐中積累經驗、提升能力。
此次調研以黨建引領為堅實紐帶,創新采用“教師工作室+古鎮實景”雙場景育人模式。這一模式打破了傳統教學的局限,推動教學從“被動適應產業”向“主動引領需求”華麗轉型,為學生提供了更加真實、多元的學習和實踐平臺。
技術融通:開啟古鎮三維數字化新篇章
團隊調研。重慶工程學院供圖
在調研過程中,技術融合成為一大亮點。團隊運用無人機航拍、三維激光掃描等先進技術,對木洞古鎮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院落、老街巷道進行高精度3D建模,精心構建數字檔案庫。這一舉措不僅為古鎮的建筑保護提供了精確的數據支持,更為后續的研究和開發奠定了堅實基礎。
針對瀕危文物,團隊結合文物照片和文獻資料,進行 3D 數字化復原,并將其納入數字檔案庫。這不僅讓瀕危文物得以“重生”,更便于開展傳承創新研究,讓古老的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
同時,團隊結合 VR 技術開發了“木洞巡檢司”虛擬展廳,實現了線上文化遺產的展示傳播。游客無需親臨現場,只需輕點鼠標,就能身臨其境地感受木洞古鎮的歷史韻味和文化魅力。
成果轉化:構建實踐教學新體系
“木洞項目是元宇宙教研團隊踐行‘生產鏈融入教學過程’的典型案例。”學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把此次調研成果轉化為《文化遺產數字化復原設計模塊》《元宇宙博物館設計模塊》等核心課程項目庫,并引入教師工作室項目。通過這種方式,確保到 2026 年實現70%學生參與真實項目的目標,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能力、增長才干。
此次調研標志著學校在深化產教融合領域邁出了關鍵一步。學校將以此為契機,構建從課堂到生產線、從學習到創新的轉換鏈路,打造“真場景”實踐教學體系。以真實項目貫穿學期,讓學生組隊完成從需求分析到交付的全流程,實現“學習-實習-就業”一體化貫通培養,為社會輸送更多適應產業發展需求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相信在元宇宙技術的助力下,木洞古鎮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重慶工程學院數字藝術學院的產教融合之路也將越走越寬。(袁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