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夏無病三分虛",老話誠不欺人。這三伏天剛到,小區張阿姨就念叨著渾身不得勁:早上起來眼皮腫得像桃子,上二樓都喘,吃點飯就脹肚子。她兒子給買了好幾袋綠豆湯,喝了快半個月,照樣沒精神。
后來小區中醫館的李大夫給了個方子,就三樣常見東西,煮水喝了3天,張阿姨說 "身上輕快多了,血壓都穩了些"。這方子其實不復雜,就是陳皮玉米須茶,今天就把這 "三伏祛濕王" 的門道說清楚,不管是上了年紀的長輩,還是天天喊著 "水腫胖" 的年輕人,都能用到。
三伏天為啥總覺得 "身子沉"?多半是濕氣在搗亂
你有沒有這種感覺:明明沒干啥重活,卻總覺得累得慌;早上起來頭發油、臉發脹,穿鞋子都覺得緊;吃點冰的、辣的,肚子就咕嚕嚕響。這不是你懶,大概率是 "濕氣" 在作祟。
三伏天濕氣重是有原因的。天兒熱得要命,咱們天天待在空調房里,汗出不來,濕氣就憋在身子里;嘴巴還不閑著,冰西瓜、冰奶茶、涼菜涼菜天天吃,脾胃被 "凍" 得沒力氣干活,水濕排不出去,可不就攢著了?
有人說 "濕氣重不算病",但它就像塊濕抹布,裹得人渾身不得勁:老年人可能覺得關節沉、血壓忽高忽低;年輕人穿裙子露腳踝都顯腫,臉上還冒小疙瘩;就連小孩,濕氣重了也愛挑食、動不動就感冒。所以三伏天祛濕,真不是矯情,是給身子 "減負"。
3 樣家常食材,搭在一起就是 "祛濕好搭檔"
這陳皮玉米須茶,看著簡單,其實每樣食材都有講究,咱們一個個說清楚:
陳皮:別小看這干巴巴的橘子皮,它的本事是 "理氣",簡單說就是幫著腸胃動起來。吃多了撐得慌、嘴里發苦,或者總覺得嗓子里有痰,喝口帶陳皮的水,會舒服不少。
玉米須:以前煮玉米總把須子扔了,其實是扔了寶。它看著不起眼,卻是 "利水小能手"。早上起來臉腫、腿腫,或者上廁所總覺得排不干凈,喝玉米須水慢慢就緩解了。對中老年人來說,它還能幫著穩住身體狀態,夏天不容易覺得心慌、頭暈。
炒扁豆:生扁豆有點澀,炒過之后溫溫的,特別養脾胃。脾胃就像家里的 "抽水機",要是它偷懶,濕氣就排不出去。炒扁豆能讓 "抽水機" 轉起來,不管是老人吃了不脹肚,還是小孩吃了愛吃飯,都用得上。
做法簡單到離譜,10 分鐘搞定,全家都能喝
別覺得養生茶麻煩,這道茶連廚房新手都能做,材料在超市、藥店都能買到,花不了幾塊錢:
1.準備新會陳皮 1 塊(大概 5 克,提前泡軟洗干凈),玉米須 20 克(挑那種干的、沒霉點的,洗一遍就行),炒扁豆 10 克(直接買現成的炒扁豆,不用自己炒);
2.把所有材料扔進養生壺,加 1.5 升清水,按 "花草茶" 模式,煮 20 分鐘;
3.煮好后倒出來,晾到溫乎就能喝,剩下的材料還能再煮 2-3 次,直到沒味道為止。
早上煮一壺,裝在保溫杯里,上班、帶娃、遛彎隨時喝,比買奶茶健康多了,還不用怕胖。
中醫常說 "冬病夏治",夏天濕氣排干凈了,冬天就不容易犯關節疼、咳嗽。這茶里的玉米須利水,陳皮理氣,炒扁豆健脾,三樣搭配著,幫著把身子里的 "濁水" 排出去,人自然輕快。每天喝兩杯,比總吃涼的強多了。
這道陳皮玉米須茶,材料不貴,做法不麻煩,卻能幫咱們解決三伏天的 "身子沉"、"沒精神"。中老年人喝著穩狀態,年輕人喝著消水腫,家庭主婦煮一壺全家受益,真正是花小錢辦大事。
夏天祛濕是大事,別等天冷了才后悔。今天就去買材料,煮上一壺試試,喝著順口,身子輕快,這才是夏天該有的樣子。覺得有用的話,別忘了點贊、轉發給身邊需要的人,讓更多人過個舒服的三伏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