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3日,廣東省興寧市曾子文化研究會領導成員及優秀宗親座談會在興寧曾氏辦公室舉行。
原梅州市黨組書記、人大常務副主任、興寧市委老書記、德高望重的曾超麟宗長出席去年的頒獎活動
興寧市曾子文化研究會會長曾松新,名譽會長曾超麟,名譽副會長曾洪標、曾偉浩、曾慶雄,顧問曾春松、曾裕蘭,理事長曾慶華,監事長曾思林,秘書曾長明星,以及副會長、副理事長、宗親等人員參加座談會。
會議圍繞兩大核心議題展開深入討論。一是永久性解決興寧曾氏辦公場地問題,租賃和籌建興寧市曾??化研究會辦公室,打造興寧曾?族?的家園。這關乎著曾氏家族事務的長期穩定開展,對文化傳承和宗親交流意義重大;二是籌集興寧曾氏2025年高考優秀學子獎學基金,旨在激勵曾氏學子勤奮學習、積極進取,傳承曾氏家族重視教育的優良傳統。
梅州市曾子思想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興寧市曾子文化研究會會長曾松新宗長出席去年的頒獎活動
在獎學金籌集環節,現場氣氛熱烈,宗親們踴躍捐款。曾超麟宗長率先帶頭捐款1萬元,展現出對家族教育事業的大力支持。曾慶雄、曾勝堯各捐款 5000 元。在眾多宗親的積極響應下,紛紛踴躍參與現場共計捐款3萬元。興寧市曾子文化研究會會長曾松新表示,此次座談會的順利召開,為興寧曾氏在辦公場地問題解決及獎學基金籌集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相信在宗親們的共同努力下,曾氏家族在文化傳承與教育事業發展上會取得更為優異的成績。
興寧市曾氏高考優秀學子獎學金自2015年設立以來,今年是第十個年頭,每年拿出十五萬元發放獎學金。曾松新會長到目前為止捐出86萬元人民幣。
興寧市曾子文化研究會秘書長曾明星宗長主持大會
曾松新會長介紹說,在2006年9月全國曾氏宗親聯合總會在山東嘉祥成立后,全國各省、市、縣相繼開始成立宗親會。我市在前輩們的努力下,于2008年11月在我們的老書記曾超麟宗長的具體指導下,成立了興寧市“中華文化典籍研究修編會”。終于解決了自解放以來,興寧曾姓長期沒有一個統一組織機構,真正體現了“天下一曾無二曾”,“興寧曾姓一家親”。興寧市曾子文化研究會成立于2011年4月6日,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在前各任會長帶領下,組織機構不斷完善,理事人員不斷增加。使興寧曾姓的工作在全省各市縣中走向了前列。我們做了下面幾項工作:
興寧市曾子文化研究會辦公室主任曾令耀宗長宣讀2024年獎學基金捐款芳名,給予大會表彰。
1、 完成了修譜工作,大大方便了外遷宗親回興寧尋根問祖,族譜衍接提供了可靠、直接的依據。新的族譜格式,得到了全國曾氏聯合總會公認,以及族譜專家、《曾氏史話》作者佰川宗長的認可。
2、 成立“興寧市曾子文化研究會”。為了今后更好地開展興寧曾氏的家族公益工作,逐步走向正常化,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
會場主席臺
3、 編寫發行曾氏《家禮》。為傳承中華的傳統文化,讓更多的中青年了解家禮常識,興寧市曾子文化研究于2013年秋,編寫了興寧《曾氏家禮》,并舉行了多場次的家禮培訓。“家禮”就是家庭、家族、國家范圍共同遵守的儀式,通過具體的語言或動作(以鞠躬,握手獻花、跪拜、鳴禮炮等)表示尊敬,祝頌、哀悼等情感的禮儀形式。通過家禮培訓、培養了一大批能寫祭文、讀祝文、舉辦各種祭祀活動的后起之秀。
4、 成立曾子文化研究會獎學基金。自2012年起對考取興寧市前20名的曾氏優秀學子進行獎勵,開啟了興寧曾氏高考優秀學子受獎的先河,2012年興寧理科第一名曾幸山頒獎。為擴大學子頒獎范圍,2015年7月19日,發出《興寧市曾子文化研究會成立獎學基金》倡議書,得到了眾多社會鄉賢的積極響應。總計籌集基金100多萬元。其中曾云樞 20萬、松新12萬、桂祥10 萬、浩仁、遠添、憲平、憲東、曾勇、勇洪、子靈、仁輝各5萬元。原理事成員各自捐款1000元以上,分別在曾氏族譜和研究會十周年回顧中刊登表彰,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贊揚。
曾松新會長頒獎
5、 出版《興寧曾氏文化》。為讓更多的曾氏族人,更好地了解我們曾家的歷史常識,于2017年8月19日出版發行了《興寧曾氏文化》書一本。
6、 打造熙和灣景區“曾子亭”“三省堂”亭。興寧熙和灣客鄉文化旅游產業園,曾氏“曾子亭”“三省堂”亭共讓海內外游客了解曾氏的發展,弘揚曾子文化。
7、 重修德甫房、文達公祖基。座落于黃槐透龍棟的將軍摘帽文達公墓地年久失修、墓地損壞嚴重,在振文宗長的倡導牽頭下成立了修墳理事會,籌集資金36萬元,擴寬二拜灘,設置停車坪,新辟水泥路一段、小車可直接進入墓側,大大方便眾親前來祭拜。
8、 重修新村月形原五興龍縣委蘇維埃政府舊址。月形老屋是大革命時期1930年期間,五華、興寧、龍川三縣黨代會,三縣合并為五興龍縣委,五興龍蘇維埃政府的所在地。這具有光榮歷史的蘇維埃舊址,早已破舊崩塌,為舊址成為現代人的革命傳統教育圣地,2013年成立機構,并發動群眾,捐款進行首期工程的維修,于2014年正月初八舉行了第一期工程落成典禮。
9、 《興寧曾氏村落》出版發行。《興寧曾氏村落》主要介紹的是興寧曾氏居住的146個自然村落的曾氏概況,人文地理、名人、典故、村落中的曾氏世系。從興寧開基祖先祖介紹至65派,有的村落曾氏世系,介紹到近代人,從那里遷來的開基的開基資料。
去年8月11日,興寧市曾子文化研究會2024年高考優秀學子頒獎大會在興城威爾思國際酒店隆重舉行。
在曾姓眾人鼎力支持下興寧曾氏“三大祖祠”工程全面動工。1、水口黎光村雙層壩是廣淵房、盛公房的居住地,盛公祠籌集資金100多萬元,于2019年動工,現已完工并舉行的入伙典禮。2、“洋里曾氏祖祠”竣工,總計投入100多萬元。3、2019年秋“興建廣新公紀念園”,廣新公是興寧廣新房的開基祖,興寧曾氏除徑心、徑南、洋里、水口雙層壩曾氏外,其余鄉鎮曾氏的后裔都是廣新房后裔。七十年代,廣新公墓地被毀后,五十年多來骨骸仍然在荒山野嶺中存放。廣新公墓地一直是曾姓一塊心病,不解決基地問題是興寧曾姓的恥辱,興建紀念園可以解決基地的也可以解決祭祖的場地問題。興建紀念園是我們廣新房后裔的責任和義務。通過成立機構,發出倡議,召開動員會,層層發動和網上捐款,已籌建資金400多萬元。籌建廣新公紀念園,得到徑口村十六個生產隊曾氏宗親的大力支持,無償捐獻了1萬多平方米的土地,解決了廣新公紀念園的用地問題。目前已建好了紀念碑、圍墻、擴寬了停車坪、橋梁和道路,祭拜大廳和接待室,為全面竣工奠定了堅實基礎。
會場一角
十多年來,曾子文化研究會為興寧曾氏家族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一是離不開我們的老書記、老市長曾超麟宗長的掛帥、曾洪標主席、曾偉浩主席等領導們一貫對曾氏工作的出謀劃策,具體指導。二是各界老板鄉賢鼎力相助,他們的康慨解囊,無私奉獻,使曾氏機構不斷發展。三是廣大理事成員的努力和廣宗親大力支持。
曾子是上承孔子之道,下開思孟學派的鏈軸人物,在傳承發展儒學文化中起著關鍵而重要的歷史作用。曾松新會長表示,興寧市曾子文化研究會將省身念祖,鐫志圖新,在新的歷史時期傳承曾子文化的精髓,在實踐中弘揚和發展曾子文化,為傳播優秀傳統文化作出新貢獻。(曾旺強)
(作者系汕頭市僑聯常委、汕客聯會長、旅汕興寧聯誼會會長、《國際日報》副總編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