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家對影音娛樂的需求逐步提高,車載音響體驗是否足夠優秀,漸漸成為購車決策中的隱性剛需。
當車企推出“選裝音響”的選項時,相信很多人都為之猶豫過。
少則幾千元的基礎升級,多則五到七萬元的頂配選裝。那么選裝一套 “聽起來更貴” 的音響,到底是提升體驗的必要投入,還是為 “品牌溢價” 交的智商稅呢?
在汽車配置表中,標配與頂配車型的音響差異,往往直觀體現在揚聲器數量和品牌上。
數量升級
以寶馬 i7 為例,其音響升級選項是在原有寶華韋健品牌音響系統的基礎上,額外花費五萬多元增加 17 個發聲單元,將揚聲器數量進一步提升。
揚聲器數量越多,聽感就會越好嗎?在車上究竟需要多少個揚聲器,才能獲得令人滿意、有質感的聲音?
常有人對比家庭影音室和車載音響的價值與聽感,但汽車聲學環境的特殊性,讓兩者存在不可忽視的差異。
如果說5個揚聲器加1個低音炮的5.1聲道,是家庭影音室的“基礎標配”,那么6個揚聲器的數量,就已經既能滿足電影環繞聲的沉浸感,又不會過度復雜,是性價比最高的入門選擇。
然而車內空間狹小且充滿不規則反射面,發動機噪音、風噪等干擾持續存在,因此揚聲器數量、布局和調音技術對聽感的影響遠大于家庭音響。
尤其是如今“卷到極致”的汽車音響圈,家庭影音室中6個揚聲器的配置放在車上,似乎連“參賽資格”的門檻都沒摸到。
實際車型中,為了更好地實現環繞感或全景聲效果,多數車型的揚聲器數量至少會超過12個,并合理分布在中控臺、前后門、頂棚、主駕頭枕、二排座椅后方等位置。
我們在之前也給大家整理過部分價格在20萬以下,揚聲器個數普遍在16-23個的區間內,甚至支持播放7.1.4全景聲的車型。
那么也反向印證了20 個揚聲器左右是車載音響的 “黃金區間”,既能覆蓋前后排乘客的聽音需求,又能支持全景聲等與時俱進的新潮技術,性價比也相對更高。
回到我們剛剛舉例的寶馬i7上,不論是搭載標配的18揚聲器還是選裝35揚聲器,都是可以體驗到寶華韋健品牌獨有的“哥德堡音樂廳”、“爵士俱樂部”音效等等。
而獨特的品牌調性和調音風格,個人認為,這才是一套音響的價值所在。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不是十分熱愛音響的發燒友,對于音質需求僅限于“聲音不卡頓、不破音”,對層次感、解析力毫無概念,那么基礎的標配音響完全能滿足需求,選裝頂配配置反而會因“感知不到差異”而稍顯浪費。
品牌升級
除了數量差異,品牌升級是選裝音響的另一大核心。
比如領克08可以從標配普通音響升級為哈曼卡頓音響,奔馳E級(參數丨圖片)可選裝柏林之聲音響,這些品牌升級的價值到底在哪里?
首先,好的音響品牌的價值不止于Logo,更在于調音技術和專利優勢,不同品牌有鮮明風格差異。
比如哈曼卡頓的空間音效,以及將單聲道、立體聲,甚至多聲道的信號源,通過算法轉化為3D環繞立體聲效果。
或是英國之寶、帝瓦雷音響等,根據不同風格歌曲調配的品牌獨有音效。這些差異化體驗,是普通音響通過 “堆硬件” 難以復制的。
在我們以往對于寶華韋健音響和沃爾沃的對比測試中,結果也顯而易見。
原廠配備寶華韋健音響的沃爾沃車型普遍價格更高,但無論客觀測試成績還是實際聽感,都明顯優于未搭載該品牌音響的沃爾沃XC60。
當然,也不能否認部分選裝音響確實存在“品牌溢價”。有些車型的選裝音響可能僅更換了品牌Logo,硬件參數、調音等與原廠音響差異甚微,那么溢價則主要來自品牌附加值。
這就需要消費者通過線下親自體驗,對比同一首歌在不同音響上的表現,留意人聲是否清晰、樂器分離度是否足夠、低頻是否松散等等,用實際聽感判斷品牌升級的價值。
選裝音響并非單純追求“數量越多越好”或“品牌越貴越值”,關鍵在于與用車需求匹配。
同時,了解揚聲器的合理配置范圍與品牌技術特點,才能避免為無效升級買單。
而且隨著車企自研音響技術的發展,汽車音響的“平權”正逐步實現,未來或許會有更多令人驚喜的選擇出現。
那么關于汽車的音響體驗,大家還有哪些方面想要了解,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互動交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