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看似遙不可及的科技突破,正悄然在愛爾蘭發生——一種由科學家團隊開發的“3D打印植入物”,或將成為幫助癱瘓患者恢復行動能力的關鍵!
這項研究來自愛爾蘭皇家外科醫學院和愛爾蘭先進材料與生物工程研究中心的強強聯合。他們聯手研發了一種仿生脊髓結構的植入裝置,可能徹底顛覆我們對脊髓損傷“不可逆”的認知。
脊髓損傷是醫學領域最難攻克的頑疾之一,患者可能終生癱瘓、失去感覺、甚至忍受持續的慢性疼痛。
在愛爾蘭,全國有超過2,500人正受這種傷病的折磨。但截至目前,全世界還沒有一種真正可以“修復”脊髓損傷的療法。
這意味著,一旦脊髓受傷,就像斷了電的線路,指令再也無法從大腦傳達至身體,患者只能依靠輪椅生活。而這項研究的目標,就是“重新接通電路”!
研究團隊從一個看似無關的領域——“電池材料”中獲得靈感。他們采用都柏林圣三一學院Valeria Nicolosi教授實驗室開發的一種“超薄納米材料”,這種材料原本用于設計高性能電池。
令人驚訝的是,這種材料擁有非常優秀的導電性能。研究人員將其與一種類似凝膠的柔性物質結合,再通過3D打印技術加工,最終制造出一個擁有網狀結構的柔軟植入物。
這個植入物高度仿生人體脊髓,不僅能貼合組織結構,還能傳導微弱電流,為神經元和干細胞提供“刺激信號”。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將這個植入物用于模擬脊髓損傷的細胞環境。他們連續7天通過植入物向神經元和干細胞發出電刺激,結果發現這些細胞的生長速度加快了,修復能力也明顯增強!
這意味著,這項技術不僅僅是“模擬”,而是真正激活了人體自身的修復機制,幫助神經系統“重啟”。
這項技術的研發并不是“閉門造車”,研究團隊與愛爾蘭橄欖球聯盟慈善信托基金合作,組建了一個顧問小組,成員包括曾因比賽受傷而癱瘓的橄欖球運動員、醫生、神經科學家與科研人員。
他們在整個研究過程中持續提供反饋,包括患者視角、康復需求、治療優先級等,幫助科學家不斷優化設計。
主研究員Ian Woods博士表示,這種導電3D打印材料未來可能在其他疾病中也發揮巨大作用,比如心臟修復、骨折愈合、帕金森病等——只要涉及“電信號控制”的組織損傷,理論上都可以應用!
也許在不久的將來,脊髓損傷不再是絕望的代名詞,而是一場可以被“重啟”的意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