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05年,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提出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時空理論——“狹義相對論”。這一下如白日驚雷,從此以后,物理學界發生了日新月異、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十年后,這種變化回旋鏢一樣回到了愛因斯坦的身上,他提出了全新的引力理論,也就是“廣義相對論”。在兩種相對論的指導下,一種強而有力卻極其反人類的武器誕生了。
1942年,美國開始研究一種使用重核原子裂變的能量而進行爆破的新型武器,史稱“曼哈頓計劃”。幾乎與此同時,納粹德國也在研究這種武器。
然而還是美國領先一步,1945年7月16日,美國進行了第一次核爆炸,一種前無古人的可怕武器誕生于世。
甚至連它的創造者都對它感到恐懼,參與曼哈頓計劃的一名科學家這樣回憶道:“我們造出了可以一瞬間殺死幾千萬人的東西。”
事實也正是如此,《解放日報》對長崎、廣島兩個地方的形容是這樣的:“所有生物被燒死……煙火彌漫,高達四萬英尺。”
這種武器,因為其能量來源于原子核的裂變與聚集,被稱為“原子彈”,也稱為“核武器”。它可以一瞬間殺死一城市的人,留下的輻射讓長崎和廣島人民中至今仍有畸形兒誕生。
而在60年前,美國曾計劃在這個世界投放幾千枚這種東西,目標對準的對象,不是戰爭狂人、也不是反人類的恐怖分子,僅僅是上百個城市的普通百姓。
計劃中的一部分
在2014年才解密的這份文件,名為《1959年原子彈需求研究》,閱讀權限資格是絕密,頁數足足有八百多頁,每一頁都受到最高等級的保護,是當時絕對禁止外傳的機密。
這份文件從德國東部起到中國,整個亞歐大陸上密密麻麻被標記了一千多個城市,每個城市都“大方”地規劃了不止一枚。
前蘇聯的首都莫斯科與被稱作北方首都的蘇聯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兩座城市加起來就被“慷慨”地標記上了三百多枚。
而這份文件中,中國的城市總共被標記了上百個,北京、上海兩個城市加起來就有108枚,而東北地區更是重災區,被喂了288枚,整個中國預計投放量更是達到了驚人的870枚!
要知道,在計劃出現的那一年,北京還不像現在一樣層層疊疊,只需要一顆就可以達成“化為焦土”的結局,而計劃中卻標記了26枚,這是一個人都不想放過啊。
而東三省在當年是我國的重工業基地,288枚原子彈下去,整片黑土地連菜都種不了,重工業基礎更是想都不用再想。
而更加恐怖的是,美國此時已經研究出了比投放到廣島與長崎的那兩顆更加有破壞力的原子彈,如果換算成TNT炸藥,重量是12-15萬噸級,是最開始研究出的原子彈重量的七倍多!
除此之外,廣島長崎的兩顆核彈是在空中爆炸的,危害比直接在地面上爆炸小;而這份計劃則要求轟炸時的原子彈都要在地面爆炸!
從這份滅絕人性的計劃書中,我們不難看出,美國不僅要解除目標國家的武裝,還要將這些國家的有生力量統統消滅——用一種滅絕所有人的方式。
不難想象,如果這個計劃真的實施,整個亞歐大陸可能都會產生動蕩,甚至,在原子彈的威力下,亞歐大陸或許會發生大規模分裂漂移現象,直接引起全球災難,導致人類滅亡。
出現的緣由與實施的可能性
在1945年雅爾塔會議后,世界被分為兩大陣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雅爾塔體系,也就是以美蘇兩國為核心形成的冷戰格局。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與華沙條約就是緊緊團結在這兩方周圍的兩個軍事武裝集團,處于“隨時開打都不奇怪,但都等著對方開第一槍”的狀態。
美國解密的這份文件第一次被提出的時間是1956年,當時正值美國在朝鮮戰場被迫簽訂和平協定之后,艾森豪威爾焦頭爛額地應對著全球各地的民族獨立起義狂潮。
作為一個堅定反共分子,艾森豪威爾將這一切都認作當時最大的紅色政權——蘇聯的挑釁與威脅,惡從膽邊起的他提出了一個指導這份文件的方針:“大規模報復”戰略。
本來美蘇雙方的對峙局面就是差一點火星子就能燃起來的狀態,1954年美國國務卿杜勒斯的演講更是直接聲稱:對共產主義國家,會用自由世界所選擇的方式和地點進行報復。
當時美蘇雙方都是有核國家,美國會選擇什么方式進行“報復”簡直再明顯不過,但蘇聯在這方面無疑是身處劣勢的。
當時洲際導彈還沒有出現,潛射導彈更是影都沒有,核彈的投放主要靠轟炸機,最遠投放距離也只限定在大陸范圍。
而對蘇聯方面來說,身邊已經圍滿了美軍基地,美國本土卻在太平洋的另一側,轟炸機再怎么樣也越不過中間的白令海峽,只能將炮火對準西歐。
而對美國政府呢,蘇聯這種鞭長莫及的無奈更是助長了它的囂張氣焰,核武器越造越多,在這份“研究”出現的時候已經持有一萬多枚原子彈。
換種說法就是,美國當時是有這個能力實現他計劃里那些反人類的規劃和標記的。而且非常明顯,它沒有任何嘴上說說就算了或者手下留情的想法。
然而,由我們現在還能坐在這里看手機的現狀來看,喪心病狂的美國政府還是沒有將那份計劃付諸于行動,《1959年原子彈需求研究》也就只是“研究”。
美國難道良心發現了?他發不發現先不論,美國真的有良心嗎?1959年到底發生了什么?是什么讓美國改變了主意?
將視線凝聚在1959年,在這一年的9月,一架來自蘇聯的飛機在美國降落,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出現在美國的土地上。
艾森豪威爾與他進行了為期三天的會談,達成了一項共識:一切懸而未決的國際問題,都應該通過和平手段談判解決,而不是動用武力。
在這樣的共識下,那份絕密計劃在蘇聯沒有侵入西歐與美國本土的情況下遭到了美國國內的強烈反對。
等到過幾年,艾森豪威爾下臺,肯尼迪上臺后,雖然還是在繼續大力發展核武器,戰略上卻調整為“靈活應對”,一場核糾紛就這樣消散無蹤。
目前的世界核格局
在充分認識到核武器的危害性之后,1968年,美蘇英等59個國家分別在三國首都簽署了一項國際條約——《不擴散核武器條約》。
這項條約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國際緊張局勢,加強了各國之間的信任,并且有效地促成了世界核武器數量的削減以及有核國家的減少。
把目光重新聚焦到21世紀,簽訂公約的187個國家中只有中、美、俄、法、英五個國家是在簽訂條約之前便有核的國家,也是目前極少數的合法核武器擁有國。
巧合而又不巧合的是,這五個國家同樣也是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他們不僅在擁有核武器的時間上遠早于其他國家,他們所掌握的氫彈技術也使核武器的威力也遠勝其他國家。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這五個國家之外,還存在著“非法擁核”的國家:印度、巴基斯坦、朝鮮、以色列。這些國家要么根本沒簽條約,要么簽了之后又退出了。
世界上的這些有核國家中,如果算上俄羅斯,與我國邊境接壤的就有四個,美國就更不用提。而且現在五常國家的彈道導彈核潛艇技術都很成熟,危險性不容小覷。
據報告顯示,目前全球共有約15850枚彈頭,中美俄三方就占了14760枚,大約是總數的90%以上。中國早已不是當初只能任由人進行核威脅、核訛詐的國家了。
當初蘇美兩國將核武器的信息捂得嚴嚴實實,我們就自主研發,于敏構型氫彈現在還是獨立于主流氫彈構型的另一種構型。搭載核武器的東風5導彈更是能直接打到美國西海岸,是當之無愧的“洲際導彈”。
結語
在2003年的洗衣粉事件中,美國國務卿鮑威爾指認伊拉克境內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伊拉克成了美國的目標,難道還不能讓人警醒嗎?
“當美國說你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時候,你最好真的有”,這句話帶著戲謔的意味火遍了中文互聯網,就證實大家都已經認識到了美國指鹿為馬的嘴臉,意識到了自身強大的重要性。
中國毫無疑問是向往和平,期待和平的國家。可是北面鄰居的炮聲仍然在響,難道這個世界真的和平了嗎?
現有的核武器庫中的武器規模還不足以讓我們主動開啟核戰爭,我們也不可能主動挑起核戰爭;但核反擊與核二次反擊的能力我們已經具備,誰敢來,東風就能帶著“核平”飛過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