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留著韓信打匈奴,開拓四方,這個想法很理想,可現實卻更殘酷。
劉邦并不是沒有透露過這種想法:“大風起兮云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經歷過一些事之后有一些人還能用,有一些人注定沒法用了!
韓信就是后者。
韓信攻破齊國之后,便派人向劉邦請封假齊王。
韓信已破齊,使人言曰:“齊邊楚,權輕,不為假王,恐不能安齊?!睗h王欲攻之,留侯曰:“不如因而立之,使自為守?!蹦饲矎埩疾儆【R立韓信為齊王。
當然,不能否認韓信的說辭是有現實的困難,齊楚交界是事實,齊國新破也是事實,他將面臨很多棘手的問題也是事實,如果都去請示劉邦,一東一西,以當時的信息傳遞速度,很可能黃瓜菜都涼了,更可能會出現貽誤戰機的情況,楚漢爭霸,瞬息萬變。
反過來,如果不請示劉邦,韓信擅作主張,又有越權之嫌,這是兩難的境地,韓信是有身不由己的理由的。不過,也不能否認他也確實有借機實現自己政治理想的企圖,另外,軍功封爵也是那個時代的傳統,韓信也具有正當性。
得知這個請求之后,劉邦的第一反應是“欲攻之”!
為什么劉邦想要攻韓信,因為他們存在信息差,劉邦此時正被項羽圍攻,韓信可不知道劉邦的處境,他恰巧在劉邦困難的時候來請封,這會給劉邦一種趁火打劫的印象。這是在一個錯誤的時間點去做一件并不是錯誤的事,結果依舊會產生誤解。
當是時,楚方急圍漢王于滎陽,使者至,發書,漢王大怒,罵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而來佐我,乃欲自立為王!”
還好張良是明白人,他勸阻劉邦,并且親自拿著印綬去給韓信受封。
張良這樣做,首先、能夠代表劉邦認可韓信的功績,也是對其 “特殊地位” 的承認。
其次、張良還可以觀察韓信是否懷有反心,這種 “試探” 是戰時君臣博弈的必要手段,非張良不能勝任,換其他人劉邦根本不會放心。
第三、可向曹參、灌嬰等人傳遞劉邦的戰略意圖,同時帶回齊地的真實軍情,他倆是連接劉邦與韓信的關鍵節點。
這一決策很關鍵,雖然史料中沒有記載張良與韓信會面之后說過什么,但是從后來韓信并沒有倒向項羽,以及拒絕蒯通多次獨立的暗示,或許可以反映出張良此行很圓滿的完成了任務!以及此行的重要性!
如果上一次還有可能存在誤會,那在垓下之戰中,韓信則完全把自己的欲望暴露無疑,又是在這種關鍵時刻,又是選擇這種 “按功索封”的方式,韓信一次又一次在生死存亡的時刻討價還價,劉邦敏感的神經一次又一次受到沖擊,韓信已經將 “個人利益” 置于 “全局勝負” 之上,我想韓信在劉邦的心里應該死過不止一次了吧!
劉邦已經無奈了,他真的沒辦法了。
“諸侯不從,奈何?”
關鍵時刻張良再次站出來,劉邦也再次聽從了他的建議,他們畫了一個超級大餅,終于把韓信引來。
這就好像,你不會游泳,卻掉進了水里,岸邊有一個人手里拿著一只救生圈,這只救生圈是你借錢幫他買的,此時他是你唯一的希望,你向他尋求幫助,他說救你可以,得加錢!
換做你,你會怎么樣?你真沒有想恁死他的想法嗎?
戰勝項羽后,清算的時候到了!
劉邦首先解除韓信的兵權,接著遷韓信為楚王,又通過偽游云夢澤,逮捕韓信,降為淮陰侯,劉邦給韓信保留著最后的體面,淮陰是韓信的家鄉。最后置韓信于長安,讓他在自己眼皮底下。
劉邦其實在親征陳豨的時候,給過韓信機會,但是不知韓信是因為心里有鬼懼怕,還是真的生病,抑或是其他什么原因,總之,就是稱病沒有跟劉邦出兵。
其實換做誰,心里也會犯嘀咕,劉邦會不會在軍中隨便羅織個罪名,把自己給宰了!
此時劉邦已經沒法用韓信了,韓信也無法被劉邦用,雙方都心懷疑慮,很難再充分信任彼此,人與人之間最起碼的信任都沒有,還怎么一起愉快地玩耍?真的沒法玩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