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記者問澤連斯基,“你認為歷史書會如何看待你?你會是那個拯救烏克蘭的人嗎?”
澤連斯基的回答是這樣的:
“我不知道歷史書會如何寫我,這不是我的目標。我的目標是與我們的人民和軍隊以及所有支持我們的人一起保衛烏克蘭。
總統只是一個職位,但我首先是一個人,我生在烏克蘭,長在烏克蘭。
我認為我會在我的祖國度過一生。我的目標是看到我的孩子們走在街上不需要躲藏。”
對于澤連斯基的評價我就不想多寫、多說了;我只想說一句,他是一個合格的烏克蘭人、更是一個合格的烏克蘭戰時總統。
我們今天來講講另外一個人,這是個俄人,他的名字叫做:德米特里·穆拉托夫。
我估計絕大部分人都沒有聽過他的名字、也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
德米特里·穆拉托夫曾長期在著名的《真理報》任職。
不過在1993年,穆拉托夫和大約50名同事共同創辦了《新報》,其目標是創建“誠實、獨立和豐富”的出版物;從1995年開始,他擔任《新報》總編輯。
不過這家報紙在2022年9月被撤銷了媒體許可證,也就是這家報紙被徹底地關閉了。
但是在2021年的時候,穆拉托夫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理由也很簡單,表彰他捍衛自由、獨立言論的貢獻。
現在德米特里·穆拉托夫把自己的諾貝爾和平獎獎章放在了拍賣臺上;不過他手里托著的,遠不只是一塊沉甸甸的金牌。
最終的拍賣金額竟然高達1.035億美元,這個數字刺破了夜空。
這個金額遠超過去任何一枚諾貝爾獎章的成交價,如同一記響亮的耳光,抽在那些對烏克蘭兒童苦難視而不見的臉上。
最厲害的是:穆拉托夫這個俄人,頂著國內巨大的壓力,捐出了這筆創紀錄的款項1.042億美元。這成了鵝公民對烏克蘭最大的單筆人道援助。
他通過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把錢投向波蘭、德國的難民營,投向那些在炮火中失去家園、眼神空洞的烏克蘭孩子。
“善心無國界,兒童不應為戰爭付出代價。”這話從一位鵝諾貝爾獎得主口中說出,格外刺耳,也格外珍貴。
那么怎么看待這件事情呢?我個人有三點小小的看法!
第一,不管任何戰爭、不管任何形式的戰爭,最終受到傷害最大的一定是孩子、一定是弱勢群體們。
從這一點來看的話,穆拉托夫的這個舉動、這個行為,我認為都是值得肯定的、都是值得贊揚的。
第二,穆拉托夫的身份有點“尷尬”,他怎么可以把錢捐給自己國家的敵人呢?這一點我估計很多人不太理解、甚至要給這個穆拉托夫戴上各種大帽子。
不過我想說,人首先應該是人、應該首先具備人性,然后才有后來的一切、才有往后的各種身份。
我認為很多事情是可以超越國界的,例如:對弱勢群體的幫助、對戰爭中孩子的救助等等;不是有個詞匯叫做:國際主義戰士嗎!
第三,人跟人是不一樣的、人跟人的思想認知也是不一樣的;我們千萬不能拿著我們的認知去想當然的認知別人的行為。
不過我認為:這個穆拉托夫的行為并沒有任何問題。
最后我想引用兩句話來結束本篇文章。
第一句,武器的較量終究會沉寂于歷史的塵埃之中,但穆拉托夫們用行動刻下的箴言將永遠回響在人類世界之中;
第二句,沒有哪個孩子的童年,該被戰爭的炮火抵押;沒有哪塊和平的獎章,能比拯救生命更顯其真金本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