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同濟大學教授朱西產自曝擔憂,很多人還蒙在鼓里,華為之外的智駕方案竟然還不到60分!
朱西產最近一番話說的是,智駕強制性國家標準是由華為這樣的優等生主導的,所以對于汽車智駕標準該定高還是定低,他擔心華為這樣的優等生傾向于將極限工況所要求的硬件配置、性能參數寫入強制性標準,從而讓華為系之外的所有車企完全跟不上智駕的趟。
這是什么意思?這話反過來理解就是,如果智駕也算一場考試,那么華為系之外所有車企的智駕,竟然就連60分都拿不到。
朱西產這番言論不能說沒有一點合理性,其合理性就在于,任何強制性國家標準的確是低門檻的,是絕大部分企業都可以達到的。但前提是,這類強制性國家標準對應的,卻是所有的快消品和大部分耐用品,比如傳統燃油車,卻一定不包括超大號智能終端即智能汽車。沒錯,智能汽車,只有中國的華為和美國的特斯拉分別定義了它,什么歐洲、日本、韓國,都沒有資格上桌定義。
問題來了,中國有智駕強制性國家標準么?沒有;美國又有智駕強制性標準么?也沒有,只有針對所有汽車、不分動力、也不分是否智駕的強制性國家標準。原因也很簡單,任何新興的智能終端都是先有技術創新及其產品驅動,而標準是跟著產品成行成市比肩而來的,這個順序從來就不是倒過來的好嘛。
既然中美之外更不存在一個全球性智駕標準,那怎么辦?中國就得與美國爭奪全球性智駕標準。這其中,雙方爭的就是智駕方案中場格局演變的技術路線和平臺性技術對產業生態的引領權和主導權,而國家強制性標準只是作為各自的兜底牽引而存在。而中國志在必得的是,從L3級自動駕駛的智駕爭奪開始,美國純視覺路線逐步曝出軟肋,而未來到了L4級及以后自動駕駛的智駕爭奪,就連美國也不上了與中國智駕一爭高下的牌桌。
翻譯一下就是,不是說華為及車企伙伴缺乏必勝的信心,可如果沒有國家強標兜底牽引,那么中國爭奪全球智能標準的路恐怕要走的艱難一點了。
回到朱西產的擔憂,他不是擔心自己,而是擔心汽車產業界。既然一幫車企的劣等生如此恐懼華為,那么他們用華為智駕方案,就不存在跟不上華為這個優等生的可能。而蹊蹺的是,為什么他們一方面不用華為智駕方案,另一方面卻擔心華為擋了他們智駕的道?
按照朱西產的言論,那該是華為去遷就一眾劣等生車企,而不是一眾劣等生如何想著去遷就華為;也不是優等生淘汰劣等生,而是劣幣驅逐良幣。更關鍵的一點是,一眾劣等生車企及其供應商所宣稱的智駕,縱然模型、算法是中國本土自研,可其算力尤其AI框架、算子卻仍有大部分源于美國供應鏈。
這意味著什么?如果按照朱西產的邏輯來制定智駕強制性國家標準,華為及其華為系車企伙伴不但不能更從容主導智駕之于產業界的走向,相反卻無意中縱容美國智駕、智艙芯片以及座艙操作系統對中國市場的長驅直入。
所以,朱西產雖然從來就高看華為智駕一眼,可納悶的是,朱西產到底在擔心什么?甚至說可能在為什么樣的欲說還休、無以名狀而“招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