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殲 - 15 帶著實彈撕裂南海的云層,與外軍艦載機在空域展開纏斗時,這場較量的意義早已超越了單次驅離本身。中國軍號披露的山東艦與外軍航母 "正面硬剛" 細節,藏著一個更值得細品的信號:中國海軍的航母力量,已經從 "能出海" 走到了 "能打贏" 的關鍵節點。
很多人容易把焦點放在 "掛實彈" 這個細節上,覺得這是 "火藥味濃" 的證明。但真正懂行的人都清楚,更關鍵的是 "纏斗數回合" 背后的含金量 —— 這意味著從雷達鎖定、戰術機動到編隊協同,我們的艦載機飛行員和航母指揮體系,在實戰壓力下打出了完整的 "組合拳"。
回溯十年前,遼寧艦剛入列時,外界調侃我們的航母是 "訓練艦"。那時別說與外軍航母對峙,就連艦載機夜間起降都要反復摸索。有老兵回憶,某次外軍偵察機抵近,我們的戰機升空后,雷達屏幕被電子干擾弄得一片雪花,只能靠目視追蹤。短短十年,山東艦已經能在南海與外軍航母 "狹路相逢" 時,讓殲 - 15 掛彈起飛、從容應對,這種跨越不是簡單的 "裝備升級" 能解釋的。
這次事件里有個容易被忽略的細節:山東艦的應對不是孤立的。 052D 驅逐艦、054A 護衛艦組成的編隊,形成了從遠海預警到近距防御的完整體系。外軍航母敢抵近,本質是想試探我們的 "底線反應",但山東艦用行動給出了答案 —— 你的艦載機敢來,我的戰機就敢升空;你的編隊敢靠近,我的體系就敢亮劍。
有人說 "這說明我們還不夠強,否則外軍不敢來"。這話半對半錯。承認差距是清醒 —— 比起美軍 11 艘核動力航母的規模,我們的山東艦、遼寧艦確實還需要 "補課",福建艦的海試進度更要加把勁。但否認進步是糊涂 —— 從 "望洋興嘆" 到 "對等較量",中國海軍用十幾年走完了別人幾十年的路,這種成長本身就是一種威懾。
更重要的是,每次與外軍的 "摩擦",都是最好的 "實戰練兵"。山東艦把外軍航母當成 "磨刀石",飛行員在纏斗中練戰術,指揮班子在對峙中磨預案,這些經驗比任何演習都珍貴。就像老漁民說的 "浪里才能練出好水手",南海的風浪,恰恰成了中國航母部隊最好的 "成長催化劑"。
殲 - 15 返航時,尾鉤精準勾住阻攔索的瞬間,甲板上的掌聲里藏著的,是一代海軍官兵的底氣。這種底氣不是 "窮兵黷武" 的沖動,而是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的自信。南海的浪還在翻涌,但中國航母的航跡已經證明:這片海,我們護得住;這個家,我們守得牢。
未來的較量還會有,但只要這種 "逢敵敢亮劍、亮劍能打贏" 的精神在,中國海軍的成長就永遠在路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