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曉瑩
近期,特朗普政府在軍援烏克蘭、美英澳三邊安全伙伴關系等問題上出現政策搖擺,其間一個人的名字被頻繁提及,他就是美國國防部負責政策事務的副部長埃爾布里奇·科爾比。美方暫停部分對烏軍援、重新評估美英澳三邊安全伙伴關系相關協定等行動的背后,都有科爾比的身影。有分析稱,科爾比主推的國防政策不但“得罪”烏克蘭、英國等國家,甚至在美國共和黨內部也不得人心,但這些都沒撼動他的地位。
科爾比
暴露五角大樓決策過程混亂
7月1日,美國白宮和五角大樓證實,暫停對烏克蘭的部分軍援,理由是將美國利益放在首位,符合結束俄烏沖突的目標。2日,美國國防部發言人帕內爾表示,美國暫停向烏克蘭運送武器是審查軍事援助的一部分,旨在確保其符合美國的國防優先事項。
美國“政客”新聞網報道稱,正是美國國防部負責政策事務的副防長科爾比促成了這項決定并對外宣布。這讓特朗普的不少盟友和國會議員都措手不及,就連特朗普本人在被問及此事時也一頭霧水:“我不知道,你(知道的話)不妨告訴我。”兼任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的美國國務卿魯比奧、美國政府烏克蘭事務特使凱洛格都是從媒體上得知此事的,他們此前均不知情。
不久后,特朗普的援烏政策出現“回調”,他在7日表示將向烏克蘭提供更多武器。美國阿克西奧斯新聞網站8日援引多名消息人士的說法報道,特朗普承諾向烏克蘭立即交付10套“愛國者”防空系統,并幫烏方從其他渠道獲得這一武器系統。
科爾比(右)與赫格塞思
根據美媒報道,這次援烏政策上的“烏龍”可能是國防部在“會錯意”的情況下作出的決定。特朗普上月參加北約峰會期間要求防長赫格塞思提供一份美國武器庫存評估報告,當時以色列和伊朗的沖突尚未結束,特朗普希望確保中東地區的美軍有足夠彈藥,以在必要時自衛,但他并未明確指示赫格塞思停止向烏克蘭運送武器。
美媒還進一步披露,暫停部分軍援的決定由科爾比推動的。他認為,美國在海外軍事開支上承擔得過多,歐洲國家應在烏克蘭問題上“多分擔一些”。科爾比向國防部常務副防長史蒂夫·范伯格提議暫停部分對烏軍援,后者長期以來擔心國防工業的生產速度不夠快,無法補充美國的武器庫存,于是批準了這一決定。還有消息人士透露,赫格塞思也認為該決定符合特朗普的“美國優先”理念。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刊文評論說,這一事件凸顯特朗普政府內部決策過程“混亂無序”,尤其是在赫格塞思領導的國防部。
強硬言論曾惹惱英國和日本
上個月,科爾比同樣因為其主推的另一政策登上媒體頭條。英國《金融時報》6月11日報道,美國國防部啟動審查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于2021年9月達成的三邊安全伙伴關系框架下的合作建造核潛艇計劃。多名知情人士透露,針對美英澳核潛艇項目的審查是由科爾比領導的。
美國海軍學會新聞網刊文證實,國防部長辦公室正在審查美英澳達成的相關協議。協議內容包括三國技術共享,向澳大利亞提供此前僅與英國共享的、美國尚未公開的核推進技術。一名美國軍方官員說,國防部的審查是為了確保上屆政府簽署的協議與特朗普的“美國優先”議程保持一致。
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于2021年9月達成三邊安全伙伴關系框架 資料圖
此外,科爾比還被爆在6月英國國防代表團訪問五角大樓時對英方代表強硬表態。報道稱,在英方代表談到英國決定向亞洲派遣航母進行“例行部署”時,科爾比當面發問:“你們現在召回還來得及嗎?因為我們不希望你們在那兒。”這讓英方代表“非常震驚”,“他相當于在說‘你們無權插手印太地區’”。
同樣是在6月,英國《金融時報》還提到,科爾比曾敦促日本將防衛開支在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占比提高到3.5%,并激怒了日本,導致日方取消了原定于7月1日在華盛頓舉行的美日外長和防長“2+2”會談。今年3月,科爾比在出席參議院確認提名的聽證會時就提出,日本應將防衛費提高到GDP的3%。對此,日本首相石破茂予以拒絕,強調日本的防衛費由日方自己決定。
那場聽證會之后,美國參議院以54票贊成、45票反對的表決結果批準了對科爾比擔任國防部副部長的提名。他將成為排名在赫格塞思和范伯格之后的五角大樓“三號人物”。
值得注意的是,在投票過程中,參議院前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是唯一投下反對票的共和黨人。麥康奈爾多年來一直主張美國在全球部署軍力、支持北約,他對科爾比將重點轉向印太地區、減少對歐洲、烏克蘭和中東關注的政策主張表示擔憂。“為了優先考慮印太地區而放棄烏克蘭與歐洲、淡化中東事務,并不是一個高明的地緣政治棋步。這是一種地緣政治上的自戕,只會給我們的對手壯膽、在美國和盟友間制造裂痕。”麥康奈爾說。
參議院前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 資料圖
與此同時,有幾名民主黨參議員給科爾比投了贊成票,包括參議院軍事委員會資深成員杰克·里德等。科爾比代表的“優先派”主張減少美國在亞洲地區之外的軍事投入,與共和黨傳統鷹派以及僅主張美國減少海外軍事布局的“克制派”都不一樣。
惹怒所有人卻依然地位穩固
現年46歲的科爾比曾在特朗普第一個總統任期內擔任過美國國防部負責戰略與軍隊發展的副助理部長,起草了2018年美國防務戰略。這份戰略文件調整了五角大樓的工作重點,敦促美國重點應對大國競爭對手帶來的挑戰。
科爾比是美國中央情報局前局長威廉·科爾比的孫子,其家族與美國外交政策界聯系深厚。其父曾在日本東京工作,科爾比在東京上過學,13歲才回到美國。他2002年畢業于哈佛大學,2009年畢業于耶魯大學法學院。《華爾街日報》報道稱,科爾比在耶魯大學求學期間,顯露出在外交政策上的“反主流立場”,是少數反對伊拉克戰爭的共和黨人之一。他曾撰文稱,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以及美國對伊拉克的長期占領是“一個歷史性的錯誤”,浪費了大量資源。
從耶魯大學畢業后,科爾比在美國國防部、國務院和情報部門工作了5年多,2005年至2006年曾在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任職。2010年至2017年,他當過政策分析師和研究員。有報道稱,2015年共和黨人杰布·布什曾考慮聘請科爾比加入其總統競選團隊,但因一位“名氣很大的干涉主義新保守派人士”的反對而作罷。
科爾比
2017年5月,特朗普任命科爾比擔任國防部副助理部長。一年后他離開五角大樓,到華盛頓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研究國防事務,后來創立了一個名為“馬拉松倡議”的智庫,致力于制定應對大國競爭的長期戰略。
去年12月,特朗普再次贏得總統選舉后提名科爾比出任負責政策職務的國防部副部長。特朗普將其描述為“美國優先”外交和國防政策的倡導者,稱科爾比將與國防部長密切合作,“恢復我們的軍事力量”。輿論認為,科爾比深受特朗普信任,其國防思想也得到特朗普高度認可。
有知情人士告訴美國“政客”新聞網,科爾比“幾乎惹怒了我所認識的政府里的所有人,大家都覺得他是那個要讓美國從世界事務中抽身的人”,但在五角大樓和白宮,他的地位依然穩固。參議院確認提名的投票期間,科爾比得到了副總統萬斯的支持,萬斯的通訊主任威廉·馬丁稱贊科爾比是“一位完美的專業人士、經驗豐富的國家安全官員和可靠的團隊成員”,認為他“完全致力于特朗普的‘美國優先’外交政策”。
五角大樓發言人帕內爾表示,科爾比的“全部職責是為赫格塞思提供政策建議,他的建議已被證明是非常寶貴的”,赫格塞思與科爾比之間“完全沒有分歧”。白宮方面也公開“表揚”科爾比,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布魯斯說:“世界瞬息萬變,科爾比了解當下瞬間。他的創新領導力有助于直面挑戰,對實現特朗普的‘美國優先’議程至關重要。”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