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呲溜 ——” ,鏡頭中,陳佩斯一邊吸著面條,一邊抹掉嘴角的油星,帶著憨厚的笑容望向觀眾。這是 1984 年春晚小品《吃面條》里的經典片段,至今仍被無數人奉為 “笑到流淚” 的佳作。
在那個物質匱乏、笑聲稀缺的年代,這位頂著光頭、留著胡茬、挎著布兜的喜劇演員,第一次讓中國觀眾真切明白:喜劇不只是逗人發笑,更是一種生活的態度。四十年過去,71 歲的陳佩斯再次站上聚光燈下。只是這一次,他不再靠一碗面條打動觀眾,而是帶來了一部耗時九年、歷經三千場打磨的電影 ——《戲臺》。
這部影片讓他重新回到公眾視野,也讓整個娛樂圈瞬間 “安靜” 下來:沒有流量明星加盟,沒有鋪天蓋地的宣傳大戰,卻贏得了滿堂喝彩。這個總被說 “退圈” 的人,其實從未真正離開過舞臺。這一次,他又讓世界對他刮目相看。
01 一臺戲,九年磨:老戲骨的 “硬氣之作”
許多人第一次聽聞電影《戲臺》,是從那句臺詞開始的:“戲比天大!”這部電影改編自陳佩斯與作家毓鉞合作的同名話劇,講述了民國時期一群戲班子成員在戰亂中靠唱戲艱難求生的故事。
劇情看似荒誕,實則道盡了人情百態與生死抉擇。但真正讓人動容的,并非劇情本身,而是陳佩斯的 “倔勁”:他堅持啟用原班人馬,堅持用膠片機拍攝,堅持實景實拍,不用特效,不走任何捷徑。為了還原舊時舞臺的質感,陳佩斯帶著團隊演了 3000 多場話劇,走遍大小劇場,足足等了九年,才將這部作品搬上銀幕。
反觀當下這個講求速度、流量至上的娛樂環境,誰還會這樣 “慢工出細活”?誰還會為一部戲付出九年光陰?陳佩斯做到了。于是,這不僅僅是一部電影,更像是他對自己一生戲夢的告白,是對 “藝德” 二字最鄭重的回應。
02 從萬人捧到 “被消失”:他憑什么不低頭?
很多人不知道,陳佩斯出身于 “演藝世家”。他的父親是著名表演藝術家陳強,曾在電影《白毛女》中飾演 “黃世仁”。從小耳濡目染,陳佩斯自然走上了表演之路。但他的演藝之路并不平坦:插過隊、種過地、修過電器、拉過板車,真正站上舞臺時,已經是二十多歲之后的事了。他的成名始于春晚。1984 年到 1998 年,陳佩斯與朱時茂搭檔,奉獻了 13 部經典小品:
《吃面條》《主角與配角》《警察與小偷》…… 這些作品成了無數家庭過年時的 “保留節目”。但 1999 年,陳佩斯突然 “消失” 在大眾視野中。原因只有一個:他不肯低頭,不愿被操控。在與央視發生版權訴訟后,陳佩斯被雪藏多年。沒有作品,沒有曝光,他賣掉別墅、關掉公司,搬到郊區的農場,種地、養狗、寫劇本。在最落寞的那幾年,陳佩斯對外界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我這輩子只做一件事,就是演好戲。至于其他,我不擅長,也不在乎。”
03 不追流量,只靠作品
與陳佩斯同期的喜劇人,有的轉型當導演,有的頻繁參加綜藝,賺得盆滿缽滿。但陳佩斯卻選擇了最 “笨” 的一條路:投身話劇。很多人以為他是 “混不下去” 才轉做話劇,殊不知,這正是他最想回歸的領域。“話劇沒有剪輯和濾鏡,它講究的是你與觀眾之間的真誠交流。”
為了培養喜劇人才,他甚至自掏腰包創辦了 “陳佩斯喜劇教育基地”,親自授課、編劇、排練,打造出一部又一部口碑佳作。《托兒》《陽臺》《戲臺》…… 這些話劇一票難求,連年輕觀眾也開始重新審視這位 “老頭” 的魅力。如今,他又通過電影版《戲臺》,將舞臺的熱度延伸到了銀幕之上。他依舊不用網紅臉、不用 IP 大咖、不遵循流量邏輯。觀眾走進影院,看到的不只是一部電影,更是一種 “久違的認真”。
04 老來情深:愛人、父親、師者
事業之外,陳佩斯的感情生活一直十分低調。他與妻子結婚幾十年,相濡以沫。他曾說:“我太太是我最重要的觀眾,她的意見我從來不敢輕視。”兒子陳大愚如今也成為一名話劇演員,繼承了父親的衣缽。但不同的是,父子倆并非靠 “關系” 合作,而是通過一場場實打實的演出磨合默契。
陳佩斯甚至曾對兒子說:“你要是演不好,觀眾不會因為你是我兒子就原諒你。”生活中的陳佩斯沉默寡言。但在排練廳、教室、劇場里,他卻是最有耐心的老師、最嚴苛的導演、最深情的父親。
05 如今 71 歲,他活成了 “戲中人”
有人說,陳佩斯是 “從小品里走出來的人”,而如今的他,更像是從《戲臺》里走出來的角色。電影結尾,他飾演的角色坐在破廟里,望著窗外的雪景,一句 “戲不唱了,人還能活嗎?”說得滿場觀眾眼眶泛紅。陳佩斯用幾十年的經歷詮釋:喜劇從不是取悅,而是擔當;不是娛樂,而是生命的一種韌性。
如今 71 歲的他,不爭熱度、不搶頭條,只是安安靜靜做事、認認真真演戲,卻讓整個娛樂圈為之動容。這種沉默的力量,才是最響亮的回聲。陳佩斯沒變,還是那個用 “吃面條” 逗你笑、用 “戲比天大” 教你敬畏舞臺的老頭。變的,是我們。
我們曾追著熱搜,看膩了浮華;也曾遺忘老戲骨,沉迷于速食笑話。但當我們再次看到他,看到那雙寫滿風霜卻依舊清澈的眼睛,才猛然想起:我們曾擁有過真正的喜劇、真正的演員。如今,陳佩斯憑借一部《戲臺》,喚醒了我們內心的敬意與懷念。他,是一代人的記憶,也是這個時代難得的 “清醒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