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拿到中方的請柬后,特朗普對華態度明顯軟化,他不僅對中國說了不少“好話”,還解除了一些的對華制裁,并持續釋放與中方進一步解除的信號,真的想要“一改前非”?但就在這個時候,一則白宮發布的公告似乎表明,特朗普的舉動似乎另有原因,具體情況如何?
近段時間,美國總統特朗普對中國的態度,出現了很明顯的變化,他不僅解除了芯片設計軟件、乙烷、噴氣式發動機等方面的對華制裁,還同意將H20芯片賣給中國。而在當地時間7月16日,特朗普在簽署“全面遏制芬太尼販運法案”后,更是公開夸贊:“我認為中國一直在幫助我們,解決芬太尼這個持續多年的可怕情況”。特朗普的這些舉動,一改他此前對華強硬的立場,被不少人認為是“體面地投降”。面對這個情況,準備訪華的美國財長貝森特表示,“中美都有雙方想要的東西”,這說明特朗普政府終于意識到,美國離不開中國。
但在當地時間7月17日,美國白宮確認的一個情況,則給出了特朗普態度變化的另一個原因。就外界對特朗普健康問題的質疑,白宮發言人萊維特表示,特朗普患有慢性靜脈功能不全。其實在今年2月,很多人就注意到,特朗普手部一直有瘀青,懷疑他健康存在問題。
而這次確認的慢性靜脈功能不全,則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其風險會隨著年齡越來越大而提升。這也提醒國際社會,特朗普已經是年近八旬的老人了,他這次入主白宮的年齡,比拜登上臺時還要大。雖然特朗普在公開場合的活躍態度,讓人們“暫時忘記”這一天,但他確實沒有多少時間了。因此,在對華“關稅戰”無法取得預期效果后,特朗普迅速釋放緩和信號,有可能是他“沒有時間進行持久博弈”。
不過,特朗普現在面臨的問題,都需要很多時間、精力和資源來解決,“趕時間”只會帶來更多的麻煩。比如在本月,得克薩斯州發生洪水災害,特朗普政府對此態度很冷淡,萊維特甚至用“上帝的旨意”來撇清責任,想要把事情搪塞過去。然而,民主黨人怎么會放過這個對特朗普發難的機會?
在7月17日,就有20個民主黨州聯合發起訴訟,要求特朗普政府恢復涉及數十億美元資金的防災減災計劃,他們指責特朗普為了削減聯邦政府開支,將這個計劃“砍掉了”,因此對得州洪災毫無辦法。而且,民主黨人在近一周內,已經對特朗普政府發起3次訴訟,涉及醫療、教育、關稅等。這些情況,勢必會嚴重阻礙特朗普政府的施政,讓他更沒有時間完成想要做的事。
而且,美國的綜合實力也在肉眼可見地下滑,使得特朗普施政的空間進一步被壓縮。比如此前在南海發生故障的海狼級“康涅狄格”號核潛艇,美國時隔數月才聲稱“該潛艇撞上了海底山脈”。但對精銳部隊為何會犯如此低級的失誤,美軍只字不提。然而,“康涅狄格”號被拖入修船廠后,直到現在都沒有完成修復工作,雖然美國國會追加了5000萬維修資金,但該潛艇至少要在2026年才可能重回現役。作為美軍僅有的3艘海狼級核潛艇,“康涅狄格”號造價已經與福特級航母相當,但如此重要的艦艇一直沒有修復完畢,凸顯了美國制造業“空心化”,也讓美軍很清楚,他們難以應對比冷戰時期的蘇聯更強大的“對手”。
在這些情況下,特朗普只能對中國釋放緩和信號,希望他能真正作出改變,不要執意讓“惡斗”局面持續下去。畢竟太平洋很大,完全容得下中美兩個大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