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組織外長理事會在天津開會,外長們拍了張集體照,中國外長王毅站中間,旁邊是俄羅斯的拉夫羅夫和巴基斯坦的達爾,印度外長蘇杰生站得有點靠邊。結果呢,這照片一發出去,印度網上就炸鍋了,有人說這不尊重印度作為全球第四大經濟體的地位,還有人抱怨背景板上只有中文和俄文,沒印地語。
蘇杰生的這次訪華是他五年來的頭一遭,上合會議開在天津,他自然得去。會議上,他跟中國外長王毅見了面,談了中印關系,說了些積極的話,比如支持中國在上合的主席國角色。報道里提到,他強調兩國要合作重塑全球秩序,避免受美國影響。就在不久前,印度還因為邊境問題和中印沖突鬧得挺僵,現在突然轉溫和,是不是有啥不得已的原因?
比如,美國那邊特朗普又開始揮關稅大棒,威脅印度進口俄羅斯石油的事兒,印美貿易協議還沒談攏。還有稀土問題,中國管制出口,印度汽車業鬧產能荒,雖然印度稀土儲備排全球第三,但精煉技術不行,九成得靠進口。這些壓力加一塊兒,會不會讓印度外交不得不低頭?
再看印度網友的反應,為啥他們這么敏感?有人在推特上發帖,說蘇杰生站邊上太丟人,我們可是第四大經濟體啊。還有人吐槽背景板語言不對,為什么不加印地語?上合官方語言就是中文和俄文,這事兒本來沒毛病,可網友們覺得這是在輕視印度。兩個月前,印度政府智庫開發布會,宣布GDP超4萬億美元,超過日本,三年內超德國進前三。
網友們high翻天,到處慶祝。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呢?2024年印度GDP是3.909萬億美元,日本是4.026萬億,印度用的是預測數據,還沒實錘。日元對盧比升值1%,日本就穩住領先。更別提印度2015年改GDP計算法,把牛糞產業都算進去,全球都吐槽水分大。
印度在上合和金磚里,時不時拒簽聯合聲明,被其他成員國當成攪局者。高志凱教授在印度節目上直言,如果印度不想合作,就該考慮適不適合待在組織里。現在,蘇杰生態度變務實了,在外媒上發動態夸會議辦得好,說印中是伙伴不是對手。但西方媒體不樂意了,說這挑戰美國的印太戰略,印度背叛四方機制。大國博弈里,沒有騎墻的空間,要么選邊站,要么被邊緣化。印度想在全球玩重要角色,卻總見小利忘大義,這樣的外交,是不是注定擰巴?
合影照片里,王毅作為東道主站C位,沒啥問題,俄羅斯和巴基斯坦是中國老伙伴,站近點也正常。印度之前在組織里不配合,其他成員國早有不滿。網友們覺得蘇杰生沒站俄羅斯旁邊,就破防了,還說這不彰顯印度地位。但地位是靠實力掙的,不是靠站位。經濟數據水分大,制造業依賴進口,外交上總想兩頭討好,結果兩頭堵。
長期民粹影響下,媒體天天吹印度能抗衡中美,民眾信以為真,在網上自稱超級大國。可官員面對現實,得服軟,比如稀土危機讓塔塔和馬魯蒂鈴木工廠快停產,印巴沖突時美國接待巴基斯坦軍頭,特朗普還自夸調停功勞,讓印度覺得被背刺。這些事兒加起來,外交轉向在情理中。但網友們腦回路直,轉不過彎來,就把火撒在合影上。還有人擔心,蘇杰生的友好姿態會惹惱美國,印度承受不起。
上合是中俄主導的區域合作平臺,重點反恐、經濟、安全。印度加入后,本該多貢獻,但總出幺蛾子。現在會議簽了未來十年發展戰略草案,為天津峰會鋪路,蘇杰生也表態支持。可網友們不買賬,覺得合影沒給印度面子。難道面子比實際利益重要?印度想借上合平衡美國影響,卻又不愿完全融入,這樣的半吊子參與,是不是自找尷尬?
再看看全球視角,西方怎么看這事兒?一些媒體說印度態度變了,是在挑戰印太戰略,背叛四方機制。四方是美日澳印的反華聯盟,印度玩得歡,可上合里又得跟中國合作。這雙軌外交,邏輯上通嗎?長遠看,印度要有一致性戰略,才能真站穩腳跟。干大事惜身,見小利忘命,非英雄也。
一張合影鬧這么大,是不是反映了印度社會的心態問題?自嗨經濟成就,卻忽略數據真實性;外交騎墻,卻不愿面對后果。網友們喊尊重第四大經濟體,可尊重是掙來的,不是喊來的。你覺得,印度該怎么調整,才能在國際上真有話語權?是繼續民粹自嗨,還是務實合作?歡迎大家留言聊聊,你的看法是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