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黃石國家公園,你會想到什么?是每隔幾十分鐘就噴發的“老忠實”間歇泉,還是那片仿佛外星世界的彩色地熱池?
最近,這座“地球最活躍地熱實驗室”又上了“熱搜”——科學家在其中一個盆地發現了一個新的神秘天坑,這讓不少人心里一緊:難道超級火山要噴發了?
新“洞”現身:像外星水池的藍色泉眼
這個讓人心跳加速的新發現,位于黃石最“暴烈”的諾里斯間歇泉盆地——這里是公園最古老、溫度最高、變化最頻繁的地熱區。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的專家透露,這個13英尺(約4米)寬的“洞”其實是個“藍色溫泉”,從2024年圣誕節前后開始“生長”,到2025年2月基本成型。
從官方照片看,它完全顛覆了人們對“火山活動”的印象:淡藍色的泉水清澈透亮,周圍是雪白的地熱硅泥,仿佛把馬爾代夫的瀉湖“搬”到了火山口。泉水溫度約43℃(109℉),深度僅30厘米左右,乍看像個溫柔的小水洼。
它是怎么形成的?其實是“地下小鞭炮”
科學家通過衛星圖像還原了它的“成長史”:2024年12月19日,這里還什么都沒有;1月6日,地面出現小凹陷;2月13日,完整的泉池已經成型。這說明它不是“一次性大爆炸”的產物,更像“多次小爆炸”的結果——每次爆炸把地下的沸水、泥漿和巖石碎片拋向空中,慢慢“挖”出了這個洞。
這種現象有個專業名字:熱液噴發。簡單來說,地下的熱水被巖漿加熱后,壓力突然變化導致部分水瞬間汽化,就像給地下裝了個“蒸汽炸彈”,把周圍的巖石和泥漿炸碎拋射。不過別慌,這種噴發和火山噴發完全不同——它更像地下的“小鞭炮”,而不是火山噴發的“大炸彈”。
關鍵問題:這是火山噴發前兆嗎?
看到“火山”“噴發”這些詞,大家最關心的肯定是:黃石超級火山要爆發了?利茲大學地質學家克雷格·麥基博士特意澄清:“黃石的地熱活動有上萬年歷史,小地震、地面輕微隆起都是常態。但單個熱液噴發就像人打了個噴嚏,不代表要‘大病一場’。”
他解釋,真正需要警惕的是“熱液噴發群”——如果短時間內出現多個噴發點,同時伴隨地震增多、地面明顯抬升,才可能是火山活動加劇的信號。目前這個新泉眼,只是地下熱液系統“正常活動”的表現。
最后提醒:看看可以,別亂碰!
雖然不預示大噴發,但這個淡藍色泉水可不好惹。麥基博士說,它的水可能“又咸又酸”,游客要是掉進去可就麻煩了。不過也不用太擔心,黃石每年接待400萬游客,這些地熱活動早就被科學家“盯”得死死的。
至于大家最關心的“超級火山何時噴發”?目前研究顯示,黃石的巖漿房距離地表約3.8公里(和倫敦白金漢宮到圣保羅大教堂的距離差不多),但科學家明確表示:沒有跡象表明近期會噴發。
所以,下次去黃石看間歇泉時,不妨多留意這些“地下小鞭炮”的杰作——它們不僅是地球的“活火山博物館”,更是大自然最生動的“地質教科書”。
你去過黃石公園嗎?
對這些地熱現象有什么好奇的?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