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96年,韓信被人揭發和陳豨密謀起義。呂后知道這件事后,便聯合蕭何一同定下了計謀。
他們把韓信騙到了長樂宮,并命令衛士殺死了韓信。
當時韓信或許沒有想到,真正取自己性命的,是那個曾經在他面前彎腰拱手、滿臉堆笑的人……
失勢與掙扎
韓信,這位曾經叱咤風云的軍事奇才,一度在戰場上縱橫捭闔,為劉邦打下了半壁江山。
但韓信恃功自傲,言行失據,逐漸引起了劉邦的猜忌與反感。不久,劉邦剝奪了韓信的兵權,將其貶為淮陰侯。
被貶為淮陰侯之后,韓信的人生急轉直下,陷入了無盡的痛苦與掙扎。
這時的韓信,非常清楚劉邦對他才能的忌憚與厭惡。他手中沒有兵權,隨時都可能被劉邦殺掉。
為了自保,他經常以生病為由,拒絕參加朝見,也不跟隨劉邦出行。
可即便如此,他內心的怨惱與不滿與日俱增。
更讓他難以忍受的是,自己竟然和絳侯周勃、潁陰侯灌嬰等人平起平坐。
在他的眼中,這些人的才能與武藝遠遠不如自己,這對他而言,無疑是巨大的羞辱。
有一次,韓信專門去拜訪樊噲。樊噲對他特別恭敬,謙卑地向他問候。
樊噲對韓信說:“侯爺,您真是稀客啊。不知您此番前來,有何見教?”
韓信漫不經心地說:“我也沒啥事,在家待著無聊,出來轉一轉?!?/p>
兩人談了很長時間,直到日落西山,韓信才起身離開。
可韓信出門后,卻自言自語道:“我居然淪落到和樊噲這人為伍的地步!”
當時韓信內心充滿了不甘以及對現狀的強烈不滿。
后來韓信的親信陳豨被任命為代丞相。在上任之前,陳豨特意前來向韓信辭行。
韓信拉著陳豨的手,避開左右侍從。韓信說:“我有些心里話積攢已久,想跟你談談,你愿意聽聽嗎?”
陳豨連忙表示:一切聽從將軍吩咐。韓信分析到,陳豨所管轄的地區,是軍事要地,戰略位置非常重要。
與此同時,陳豨又是劉邦最信任的臣子。假如有人告發陳豨有異心,劉邦剛開始不會相信。
但要是再次告發,劉邦就會懷疑。三次告發,劉邦肯定會勃然大怒,派兵前來圍剿。
如此一來,韓信認為,自己在京城做內應,便可以得到天下。
陳豨深知韓信聰慧過人,當即表示一定按照他的計劃行事。
英雄末路
公元前 197 年,陳豨果然聽了韓信的話,在邊境豎起了反旗。
得知消息后,劉邦火冒三丈,決定親自領兵出征。臨走前,劉邦命令韓信隨行。韓信假裝生病,便留在了京城。
韓信暗地里派了個心腹去面見陳豨,帶了句話:“你只管起兵,我在京城坐鎮?!?/strong>
當時韓信就跟家里的門客們商議,打算趁著夜里假傳圣旨。
他決定把官府里服役的罪犯都放出來,帶著這些人去攻擊呂后和太子。
一切都安排妥當了,就等著陳豨那邊的確切消息。可偏在這時候,韓信府上突然出了個岔子。
有個門客犯了個錯誤,被韓信關了起來。在憤怒之中,韓信還放話說要殺了這個門客。
門客的弟弟急了,連夜跑到呂后那里告了密,把韓信要起義的計劃全說了出來。
呂后聽了又驚又怕,想把韓信召進宮來,又害怕他不來,更怕他手下的人趁機鬧事。
正沒主意的時候,蕭何來了。
倆人一合計,想出個好辦法:派人假裝是從劉邦軍中回來的,四處說陳豨已經被殺了,讓列侯和大臣們都進宮祝賀。
蕭何親自去了韓信府上,說道:“韓將軍,就算身子不舒服,這么大的喜事,也該去宮里露個面,道個賀呀。”
韓信猶豫了一下,畢竟是蕭何來請,又是這么大的事,不好推辭。
剛走進宮門,兩邊就沖出幾個武士,把韓信捆了個結實。
他被拖到長樂宮的鐘室里,呂后早已在那里等著。當冰冷的刀架在脖子上的時候,韓信突然笑了。
韓信無奈說道:“我真后悔當初沒有聽蒯徹的話,如今反倒被騙了,這難道是老天安排好的嗎?”
話音剛落,刀光一閃。一代名將,就這樣離開了人世。
為了斬草除根,呂后下令把韓信的父族、母族、妻族全殺了。
后來劉邦成功平定了陳豨起義,班師回到長安。剛一入城,他便得知韓信已經死了。
劉邦心中五味雜陳,既有一絲難以掩飾的高興,又涌起對韓信的憐憫。
一代戰神韓信,曾經戰功赫赫,如今落得這般凄慘的下場,不禁讓人心生感慨。
陳平“隱謀”
人們都以為韓信是呂后殺的,可真正把他推到絕路的,是那個天天對他點頭哈腰的陳平。
陳平家里以前和很窮,既不像張良是名門之后,也不如蕭何跟著劉邦打天下的資歷深。
可他就有本事一直跟隨在劉邦身邊,讓劉邦打心眼兒里相信他。
韓信打仗的時候,陳平幫著傳遞命令。韓信封王的時候,陳平幫著辦封賞的禮物。
后來韓信失了勢,陳平還是天天來問候??此堑兔柬樠鄣臉幼樱n信壓根沒有把他當回事。
韓信或許不知道,劉邦頒發的每道詔書,陳平都如數家珍。
每次調兵,陳平都知道走哪條路。蕭何排的陣、張良畫的圖,最后都得經陳平的手。
就連韓信身邊的親信、做飯的廚子,都是陳平安排的。書信有沒有被拆過,也得他點頭才算數。
在陳平眼里,韓信功勞太大、威望太高,就像根扎在劉邦心里的刺。
他明白,這根刺一定要拔,卻不能硬拔。韓信在軍中太有分量,動他一下,百官就會變得慌張。
陳平認為,得讓他死得像犯了錯,不像被冤枉。
于是陳平開始悄悄布局。他在劉邦耳邊時不時提一句,暗示韓信可能有異動。
陳平暗地里又盯著韓信的一舉一動,收集那些能證明韓信有異心的證據。
等陳豨起義的消息傳來,陳平知道,機會來了。那天宮里,陳平親自去接韓信。
他看著韓信走進殿門,親手關上了門,然后轉身走到殿后,臉上沒半點表情,也沒跟任何人多說一個字。
他沒為韓信求過一句情,仿佛這一切本就該如此。
事情辦完,陳平沒索要功勞,也沒接受賞賜,只領了一匹布、三斗米,好像這事跟他沒關系。
三年后,有個韓信當年的老部下忍不住問他:“那天的詔書,是不是你寫的?” 陳平沒說話,就那么看著對方。
從那以后,朝中再沒人敢提 “淮陰侯” 三個字。韓信死的時候,沒哭泣,沒掙扎,也沒喊冤。
他大概早料到會有這么一天,只是沒想到動手的是這個 “自家人”。
他不知道自己一仗定了天下,卻在一夜之間輸得精光。他更不知道那個天天點頭哈腰的人,已經盯著他很長時間了。
結語
陳平從來沒有親手舉過刀,甚至沒有說過一句明著要殺死韓信的話。
可那些看似隨意的上門探望,那些語氣溫和的打聽詢問,正在一點點將韓信置于死地。
韓信絕對不會想到,害自己的人,就在自己的身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