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雙碳” 目標推進的背景下,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正從示范走向規模化應用。近日,蘭石重裝斬獲新疆油田 264 萬千瓦新能源及配套煤電、碳捕集一體化項目(一期)的 8 臺關鍵設備制造訂單,這一項目不僅是中國石油首個百萬噸級碳捕集示范工程,更是國內目前規模最大的 “新能源 + 煤電 + CCUS” 一體化項目,為環保及相關行業提供了技術參考與發展思路。
一、項目核心:工藝創新 + 全鏈條閉環,樹立行業新標桿
該項目位于克拉瑪依市白堿灘區,一期工程以 264 萬千瓦光伏為核心,配套建設 2×66 萬千瓦超超臨界燃煤機組深度調峰系統及 100 萬噸 / 年二氧化碳捕集裝置,其技術亮點與應用價值值得關注:
1. 低能耗工藝,刷新國內技術標準
項目采用化學吸收法工藝,通過特制的 CO?吸收劑針對性捕集燃煤煙氣中的 CO?,再經加熱再生解吸出高純度 CO?。經工藝優化,裝置再生能耗控制在 2.25GJ/tCO?以內,較傳統工藝降低約 15%,成為國內燃煤電廠碳捕集技術的新標桿。
2. “捕集 — 利用 — 封存” 全鏈條閉環
捕集的高純度 CO?并非簡單封存,而是用于油田驅油(CCUS-EOR 技術),既能助力新疆油田增產提效,又實現了二氧化碳的資源化利用與長期封存,形成 “減排 — 利用 — 效益” 的良性循環。
二、示范意義:“新疆樣板” 為行業提供可復制經驗
作為中國石油首個百萬噸級碳捕集示范工程,該項目的落地將產生多重影響:
- 對能源行業而言,探索出 “新能源與傳統煤電互補 + 碳捕集” 的一體化模式,為高耗能行業低碳轉型提供了技術路徑;
- 對環保及碳治理領域來說,其低能耗工藝、全鏈條利用的思路,為 CCUS 技術的規模化推廣提供了 “可復制、可推廣” 的實踐經驗;
- 長遠來看,項目建成后每年捕集的二氧化碳將推動新疆油田實現 “低碳增產 + 資源循環” 的雙重效益,為國家能源安全與 “雙碳” 目標實現提供有力支撐。
盡管該項目聚焦燃煤電廠與油田場景,但其技術邏輯與發展模式對環保、廢氣治理等領域的企業具有借鑒意義:
- 技術協同
- CCUS 與新能源、傳統工業的結合,提示環保企業可探索 “自身技術與其他低碳技術” 的協同應用(如 VOCs 治理與碳減排技術的融合);
- 資源化利用
- 將污染物轉化為可利用資源(如項目中 CO?用于驅油),為廢氣、固廢等處理提供了 “變廢為寶” 的思路;
- 規模化趨勢
- 隨著百萬噸級項目落地,CCUS 相關的設備制造、工藝優化、工程服務等領域將迎來機遇,環保企業可關注上下游技術配套需求。
CCUS 技術的突破與應用,正推動 “末端治理” 向 “全生命周期低碳管理” 轉變。對環保及相關企業而言,緊跟技術趨勢、探索多元場景應用,將成為把握行業機遇的關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