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盯著夜空發呆過?總覺得那些星星之外,還藏著無數沒被發現的“宇宙秘密”——最近,天文學家真的在太陽系最邊緣逮到了一個“活化石級”小天體!它被起了個超有畫面感的名字:菊石(Ammonite),但和恐龍時代的古生物化石沒關系——它是一顆裹著冰殼的“時間膠囊”,藏著太陽系誕生時的故事。
菊石的“身份檔案”
這顆編號2023KQ14的小天體,是被夏威夷的昴星團望遠鏡“抓拍”到的。它離太陽有多遠呢?地球到太陽的距離叫1個天文單位(AU,約1.5億公里),而菊石的位置是71AU——如果把地球到太陽的距離比作你站在操場起點,那菊石得站在71個操場長度外,才能看見太陽這個“小亮點”。
更特別的是,它屬于太陽系里的“稀有物種”:賽德娜型天體(Sednoid)。這類天體和冥王星一樣是冰質的,但軌道比柯伊伯帶(冥王星所在的冰巖帶)更靠外、更扁長。目前整個太陽系,人類只找到了4個同類——菊石的出現,相當于在外太空發現了“活恐龍”。
軌道里的“45億年秘密”
天文學家盯著菊石的軌道看了又看,發現了更離奇的事:它繞太陽轉了45億年(幾乎和太陽系同齡),軌道原本和其他賽德娜型天體“步調一致”,但最近突然“跑偏”了!
要知道,外太陽系可是出了名的“穩定區”——這里遠離木星、土星等大行星的引力干擾,小天體的軌道按理說能“萬年不變”。菊石的“不合群”,像在說:“外太陽系的故事,可比你們想的復雜多了!”
它讓“第九行星”更神秘了?
說到這兒,必須提提讓天文學家糾結了十多年的“第九行星(PlanetNine)”假說——很多人相信,在冥王星之外,藏著一顆比地球大幾倍的巨型行星,它的引力悄悄“拉扯”著外圍小天體的軌道,導致它們的運動方式反常。
但菊石這次直接給假說“潑冷水”了:它的軌道根本不符合科學家預測中“第九行星該影響的位置”——要是真有這么顆大行星存在,它得比之前想象的更遠才行。
研究人員甚至提出大膽猜想:“或許太陽系里曾經真有這么顆大行星,但后來被某種力量‘踢’出了原來的軌道,只留下這些‘歪歪扭扭’的小天體,記錄著那場古老的‘宇宙驅逐事件’。”
它是“宇宙日記本”!
其實,菊石的發現離不開一個超酷的科研項目——FOSSIL(外太陽系形成:冰遺產調查)。項目名直接點題:他們要找的就是這種“冰化石”,像沒被翻看過的“宇宙日記本”,保存著外太陽系誕生時的原始信息。
參與研究的藤田文教授說:“這些小天體從誕生那天起,幾乎沒被其他天體‘打擾’過,它們的軌道、成分,就是外太陽系45億年前的‘現場照片’。找到更多這樣的‘菊石’,我們就能拼出完整的太陽系‘成長相冊’。”
宇宙的答案,藏在“小”里
下次抬頭看夜空時,別只盯著亮閃閃的星星啦——在更遙遠、更黑暗的地方,那些閃著微光的冰巖塊兒,每一個都可能是解開太陽系誕生之謎的“鑰匙”。
你覺得“第九行星”真的存在嗎?
還是說它早就被“踢出家門”了?
評論區聊聊你的腦洞!
(注:文中“菊石”為天文學家對2023KQ14的昵稱,與古生物化石無關;AU為天文單位,1AU≈1.5億公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