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無力屠得熱,落日著翅飛上山”,進入夏至后雖然白晝在慢慢變短、黑夜在慢慢變長,但是白天依然遠比黑夜長,因此夏至后地面吸收的熱量遠大于散發(fā)的熱量,夏至后天氣會越來越熱,等到了三伏天的時候地面積累的熱量達到最大,因此三伏天是我國一年中最熱的時間段。
明天就入伏了,老話說“頭伏餃子二伏面”,在我國民間有入伏吃餃子的習俗,餃子不僅是開胃解饞的食物,同時餃子的形狀似金元寶,有納福吉祥富貴之意,明天入伏我們可不要忘了吃餃子。三伏天的“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地下,因此“伏”有潛伏、蟄伏之意,到了三伏天我們應盡量減少在高溫環(huán)境下活動,以避開暑濕之氣的侵染。
明天就入伏了,那么今年的三伏天有多少天?我們早點來了解一下
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最酷熱難耐的日子,每年三伏天的時間我們可以通過查看日歷快速知道,但是三伏天作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推算方法我們有必要了解。
我國歷法規(guī)定:“夏至三庚便入伏,夏至四庚入中伏,秋后一庚入末伏”,說的就是從夏至日開始算,當數(shù)到第三個庚日便是入伏的時間,當數(shù)到第四個庚日便是入中伏的時間;而從立秋日開始算,當數(shù)到第一個庚日時表示進入末伏的時間。三伏天包括頭伏、中伏、末伏,其中頭伏和末伏是固定的10天,而頭伏與末伏之間的時間便是中伏。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啥是庚日,庚日是我國干支紀日中的說法,在我國干支歷中天干有10個,分別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12個,分別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我們把天干與地支相配,便組成60個組合,我們稱之為60花甲子。在干支紀日中,這60個組合就代表60天,而“庚日”就是含有天干“庚”的日子,如庚寅日、庚子日、庚辰日等。由于每年夏至后的首個庚日對應的日期不固定,因此每年入伏的時間也不盡相同。
今年夏至后的第三個庚在7月20日(庚寅日),夏至后的第四個庚日在7月30日(庚子日),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在8月9日(庚戌日),因此今年的三伏天時間為:
頭伏:7月20日至7月29日,共10天;
中伏:7月30日至8月8日,共10天;
末伏:8月9日至8月18日,共10天。
今年的三伏天僅有30天,從2015年至2024年都是40天的三伏天,可以說今年的三伏天10年一遇。
今年三伏天不一般,屬于“晚入伏”。要說今年的三伏天有啥不一樣,我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今年年三伏天入伏時間比較晚,往年一般進入小暑節(jié)氣后我們很快迎來三伏天,像今年小暑節(jié)氣快要結束了我們才迎來三伏天,像2024年7月15日入伏,2023年7月11日入伏,而今年7月20日才入伏,可以說今年入伏的時間明顯晚。
老話說“早入伏把扇丟,晚入伏熱到哭”,說的就是入伏的時間早,那么預示著三伏天會相對涼爽;反之,如果當年入伏的時間比較晚,那么預示著往后的三伏天會異常的炎熱。今年是“晚入伏”,我們要做好防暑的工作。
進入三伏天農(nóng)作物進入旺盛生長的時間段,對于農(nóng)民來說都希望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我們老祖宗在長期的勞動生產(chǎn)中總結了很多經(jīng)驗,在我國農(nóng)村就有“最怕入伏一日晴”的說法,明天就入伏了,那么入伏當天是晴天有啥預兆?我們看老祖宗留下的農(nóng)諺是咋說的。
一、入伏下雨,伏伏有雨
這句農(nóng)諺的意思是說,如果入伏當天下雨,那么根據(jù)我們老祖宗的經(jīng)驗,這預示著接下來的整個三伏天(頭伏、中伏、末伏)降雨都會非常的多。
三伏天是農(nóng)作物狂長的季節(jié),農(nóng)作物的抽穗、揚花以及灌漿都需要充足的水分,雨熱同期(充足的陽光、充足的降雨)非常有利于農(nóng)作物生長,像糧食作物的籽粒會更加的飽滿,千粒重會大大提高,因此三伏天降雨多對農(nóng)民來說是好事。
不過三伏天降雨多也容易引發(fā)洪澇災害,因此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我們要提前疏通排水溝,以免農(nóng)作物受澇。
二、淋了伏王,一天一場
這里的“伏王”指的就是入伏,根據(jù)我們老祖宗的經(jīng)驗,如果入伏下雨,那么這預示著往后的三伏天降雨會很充足。
這里的“一天一場”是一種比較夸張的表達方法,這表明三伏天降雨很多。
三、伏里雨淋淋,遍地是黃金
這句農(nóng)諺的意思很好理解,如果三伏天降雨比較多,那么根據(jù)我們老祖宗的經(jīng)驗,這預示著秋天糧食會大豐收。
三伏天是農(nóng)作物對水分需求量最旺盛的時候,如果三伏天降雨多,那么到了秋天的時候大地看起來會金燦燦的一片,這表明糧食作物收成很好。
四、入伏日頭笑,大暑田開裂
這句農(nóng)諺的意思是說,如果入伏當天是大晴天,那么根據(jù)我們老祖宗的經(jīng)驗,這預示著到了接下來的大暑節(jié)氣降雨會比較少,田地會因缺水而開裂。
三伏天日照強烈、氣溫酷熱,土壤以及植物的蒸發(fā)量很大,如果進入三伏天后長時間不下雨,那么農(nóng)作物的生長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嚴重的甚至會導致農(nóng)作物絕收。
這句農(nóng)諺也在警示我們,如果三伏的第一天是個大晴天,那么我們要提防伏旱的發(fā)生,我們可以提前蓄水防旱。
五、頭伏雨,囤里米;頭伏晴,囤里空
頭伏是三伏天的第一伏,根據(jù)我們老祖宗的經(jīng)驗,如果頭伏時間段下雨,那么就可以有效的緩解伏旱的發(fā)生,這會更加有利于農(nóng)作物生長,等到秋天的時候米倉會裝滿稻谷;而如果頭伏時間段以晴天為主,那么這就很容易導致伏旱的發(fā)生,像糧食作物會出現(xiàn)凸尖、籽粒不飽滿的現(xiàn)象,稻谷的產(chǎn)量會大大降低,等到秋收的時候米倉會比較空虛。
正所謂“春旱不算旱,夏旱減一半”,如果春天發(fā)生干旱那么我們可以延遲播種或者重新播種,而果三伏天農(nóng)作物正處于最關鍵的生長期,如果發(fā)生干旱,那么秋收作物就會直接減產(chǎn)。
總結,三伏天雨熱同期非常有利于糧食大豐收,如果入伏下雨,那么預示著整個三伏天雨水都不會缺;而如果入伏是大晴天,那么預示著三伏天降雨會相對少,因此對于農(nóng)民來說入伏宜雨不宜晴。
明日入伏,你們那里的天氣如何?歡迎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