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六月二十四到了,鄉間老農們又盯著天盼雨了。
山東多地玉米苗打蔫,高溫少雨讓人心焦。
老輩人總說“大旱不過六月二十四”,說這是個關鍵坎。傳說六月廿四是“關帝爺”生日,民間當它是“雨節”。“六月二十四日頭照,三伏天干雨水少”,晴天怕旱情延續。
“六月雨淋二十四頭,秋后雨水滿街流”,雨天盼秋來水潤。有人信這是神話傳說,有人說暗藏氣候規律。
科學看,六月底暖濕氣流北上,常帶來雷雨緩解旱情。就像山東村口老人,盼著今兒明兒能落幾滴救命水。
農諺說“六月二十四曬破臉,臘月三九天氣暖”,還能看冬暖。但咱不能光靠老經驗,得盯著天氣預報做打算。地里莊稼等不得,旱情嚴重的該抽水灌溉別拖延。
大棚作物注意遮陰,別讓大日頭曬壞了苗。
山區地勢高存水難,提前挖溝引水備著點。平原玉米地勤松土,保墑護根抗住旱。老辦法有智慧,看云識天、草木灰防潮都能用。
結合現代氣象,該澆水澆水,該防澇防澇才穩當。
有人覺得農諺不準,可代代經驗里藏著對土地的懂。
今年三伏天到底啥走勢,還得看這幾日天象變化。
你家那兒今兒是晴是雨?老輩人咋說今年收成?不管信不信,田里活兒別停,主動防災才是硬道理。
記住了,老諺語是提醒,科學防災更靠譜。趕緊去查查未來幾天預報,該動手時別含糊。
檢查水泵、修補水渠,準備好應對旱澇兩手打算。有備無患,莊稼才能少遭罪,收成才有盼頭。老輩人的智慧藏在諺語里,田里的收成藏在行動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