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美國大滿貫賽女單1/8決賽爆出驚天冷門,世界排名第一的孫穎莎以1:3不敵20歲小將陳熠,止步16強,創下個人職業生涯大滿貫最差戰績。
觀眾席上,主管教練邱貽可被鏡頭捕捉到雙眼通紅、神情悲慟的畫面,這一細節迅速引爆全網熱議。
起初,輿論將他的淚水解讀為對愛徒的“偏愛”,但真相遠非如此簡單。 賽后數小時,邱貽可的社交媒體涌入大量極端粉絲的謾罵:“執教無能”“偏心蒯曼”“拖累孫穎莎”等攻擊愈演愈烈,甚至波及他的家人。
壓力之下,邱貽可罕見發文自證清白:執教孫穎莎三年間,她豪取19個單打冠軍、16個雙打冠軍、7個團體冠軍,穩居世界第一寶座長達156周。
一場普通的隊內輸球,為何演變成教練的“人格審判”? 背后竟是中國體育圈日益猖獗的“飯圈文化”之痛。
7月的美國大滿貫賽場上,孫穎莎對陣陳熠的比賽中,邱貽可從開局起就眉頭緊鎖。 當陳熠以11:9拿下決勝局時,他低頭掩面,被鏡頭定格下“哭紅雙眼”的瞬間。
這一幕迅速被解讀為“因愛徒失利而心痛”,甚至有網友嘲諷:“輸給隊友至于哭嗎? 分明是偏心! ”
事實上,邱貽可的憂慮早有伏筆。 就在兩天前的女單半決賽中,他的另一名弟子蒯曼同樣以3:4惜敗陳熠。
連續兩場關鍵戰,兩位愛徒均被同一名小將淘汰,且無人闖入決賽,這對任何教練都是沉重打擊。
賽后采訪中,邱貽可坦言:“陳熠的崛起給所有主力敲響警鐘。 ”這位21歲新秀憑借此戰躋身世界前十,徹底攪動了國乒格局。
有人將蒯曼的半決賽成績(四強)與孫穎莎的16強對比,炮制出“邱貽可用蒯曼打壓孫穎莎”的陰謀論。
事實上,邱貽可對兩名弟子的指導風格截然不同:對待20歲的蒯曼,他場邊怒吼“別搞花里胡哨”,要求穩扎穩打;而對成熟的孫穎莎,他更多是“溫柔提點”,尊重其戰術自主權。
“競技體育沒有常勝將軍。 ”他在文中強調,一次大滿貫16強的失利,不應抹殺三年42冠的輝煌。
這份成績單背后,是邱貽可“保姆式”的付出:陪練時模仿主要對手打法,賽前制定詳盡的戰術手冊,甚至在場外替孫穎莎背球包、抱羽絨服,被網友調侃“像接閨女放學”。
2025年亞洲杯女單決賽,孫穎莎不敵王曼昱后,現場極端粉絲辱罵王曼昱“搶冠軍”,迫使乒羽中心緊急發文譴責;2024年巴黎奧運會女單決賽后,陳夢因戰勝孫穎莎遭遇長達數月的網絡攻擊。
有粉絲跟蹤蒯曼至酒店要求“讓球給孫穎莎”,還有人冒充工作人員混入訓練基地。 國家體育總局統計顯示,2024年至2025年,共處置涉體育飯圈違規賬號7.6萬個,清理謠言160萬條,但亂象仍屢禁不止。
面對愈演愈烈的風波,孫穎莎始終力挺邱貽可。 2024年她公開表示:“邱指導像父親一樣帶我,未來我們繼續并肩作戰。 ”
而在邱貽可生日時,她與蒯曼等人秘密策劃派對,將缺席隊友“P進合照”,傳遞團隊溫情。
這種默契源于日常點滴:仁川冠軍賽期間,邱貽可結賬時慌張回頭找孫穎莎的場面,被粉絲稱為“怕弄丟閨女”;
美國大滿貫賽前,他熬夜分析陳熠比賽錄像,卻因“未防住冷門”被罵上熱搜。
邱貽可的遭遇折射出教練群體的困境,贏球歸功球員天賦,輸球歸咎教練無能。 資深乒乓評論員谷松指出:“部分粉絲用追星邏輯綁架競技體育,忽略乒乓球技戰術的復雜性。 ”
陳熠戰勝孫穎莎的關鍵,在于反手擰拉壓制孫穎莎正手短球的戰術創新,這與邱貽可的指導并無直接關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