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杭州上空的陰云籠罩著娃哈哈集團。宗慶后離世僅一年半,其家族因百億遺產糾紛陷入撕裂,而這場爭斗的焦點,已從法理層面的股權爭奪,演變為商業利益、家族倫理與輿論戰的多重博弈。在這場漩渦中,宗慶后胞弟宗澤后以“家族長老”姿態頻繁發聲,其背后的商業版圖與利益訴求,成為解開這場戰爭的關鍵鑰匙。
宗澤后作為宗慶后胞弟,早年赴美經商積累資本,2016年回國后創立宗盛科技,并以此為起點構建起橫跨智能零售、酒業、刺梨產業及飲料的多元化版圖。然而,其商業版圖與娃哈哈的深度綁定,以及屢屢踩踏品牌紅線的操作,使其成為輿論焦點。
智能零售的“偽命題”宗盛科技表面以無人零售技術為核心,實則依托娃哈哈品牌背書拓展渠道。然而,其自動售貨機中娃哈哈產品占比不足50%,更多服務于宗澤后關聯企業的小眾商品。2024年,宗盛科技因合同糾紛被強制執行401萬元,涉案總金額達1513萬元,暴露其資金鏈危機。
山寨營銷的致命傷宗澤后通過宗盛科技推出“娃茅酒”,包裝高度模仿茅臺與娃哈哈,被娃哈哈集團緊急撇清關系。此后,其關聯公司貴州娃茅、娃窖酒業又因虛假宣傳被罰款超80萬元,品牌信譽蕩然無存。
宗師傅飲料,換殼上市的“復仇者”宗澤后推出“宗師傅AD鈣奶”,從包裝到廣告語全面復刻娃哈哈經典產品,甚至利用前娃哈哈員工與經銷商渠道快速鋪貨。盡管宗馥莉迅速發布聲明切割關系,但這一動作已對娃哈哈終端市場造成沖擊。
宗澤后的公開指控,表面上是為“同父異母弟妹”爭取遺產權益,實則暗藏商業野心。21億美元信托基金的致命誘惑宗慶后生前設立的離岸信托涉及21億美元權益,三名自稱“非婚生子女”的宗繼昌、宗婕莉、宗繼盛提起訴訟,要求凍結宗馥莉賬戶。若勝訴,宗馥莉在娃哈哈29.4%的股權將面臨稀釋風險,國資與職工持股會的平衡可能被打破。
宗澤后的雙重角色,家族“捍衛者”還是利益“收割者”?宗澤后一方面高調批評宗馥莉“六親不認”,另一方面通過關聯企業滲透娃哈哈供應鏈。例如,其投資的貴州宗盛刺梨曾以“娃哈哈授權”名義騙取投資者資金,導致維權事件頻發。這種“家族倫理”與“商業利益”的矛盾,暴露其真實動機——借輿論施壓,爭奪控制權。
權力天平的潛在傾斜杭州國資持有娃哈哈46%股權,成為關鍵“棋子”。宗澤后多次暗示“愿出面振興娃哈哈”,實則為試探國資態度。若國資選擇支持宗馥莉,宗澤后或借“家族代表”身份爭奪管理權;若國資保持中立,其商業版圖或進一步擠壓娃哈哈生存空間。
家族內斗已對娃哈哈的運營產生連鎖反應。渠道忠誠度遭遇挑戰宗馥莉關停18家分廠后,部分經銷商暫停進貨,轉而與宗師傅等競品合作。第三方數據顯示,娃哈哈電商平臺日銷量下滑50%,直播場次減少70%。民族品牌形象受損“豪門爭產”事件引發公眾對娃哈哈“家文化”人設的質疑。朱丹蓬等分析師指出,家族丑聞使品牌情感價值縮水,消費者更傾向選擇農夫山泉、華潤怡寶等“無家族糾紛”品牌。
改革成效待考宗馥莉雖推動智能冰柜投放、產品聯名等改革,但家族糾紛分散其精力。反觀競爭對手,農夫山泉加速布局高端水市場,元氣森林則搶占氣泡水賽道,娃哈哈面臨“腹背受敵”之困。
遺囑效力與信托歸屬的終極對決宗馥莉提交的2020年遺囑若被法院采信,其將獨享境外資產;但境內股權爭議仍需通過繼承程序解決。非婚生子女若通過法律確認身份,可能分走娃哈哈10%以上股權。
宗澤后的“圍魏救趙”策略宗澤后通過訴訟、輿論戰消耗宗馥莉資源,同時推動自身企業上市,試圖以“平行帝國”制衡娃哈哈。從“穩定器”到“變數制造者”若國資選擇增持股份,可能引入職業經理人團隊接管娃哈哈,徹底終結宗氏家族統治。這一可能性正隨著宗馥莉改革阻力加大而上升。
宗澤后與宗馥莉的爭斗,本質是傳統家族企業轉型困境的縮影。當“家文化”成為商業枷鎖,當利益凌駕于親情,娃哈哈的危機不僅是宗氏家族的崩塌,更是中國民營企業在代際傳承中必須跨越的鴻溝。這場戰爭的結局,或將為中國企業治理提供血腥而深刻的警示:沒有規矩的傳承,終將反噬所有參與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