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尊嚴與民族情感,從來不是可以隨意踐踏的野草。當個別外國人懷著偏見與惡意,用污言穢語侮辱中國人、詆毀中國形象時,人們心中涌起的憤怒,本質上是對底線的捍衛。面對這種突破文明底線的行為,將其拉入“黑名單”,不僅是必要的回應,更是對民族尊嚴的守護。
侮辱行為從來不是“言論自由”的遮羞布。言論自由的邊界,在于不侵犯他人的權利與尊嚴,更不能觸碰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情感紅線。當外國人在公開場合用歧視性語言攻擊中國人,或通過媒體、網絡散布辱華言論時,這種行為早已超出正常表達的范疇,變成了對一個群體的惡意冒犯。就像任何國家都不會容忍侮辱本國人民的言行,中國也沒有義務對這種傷害性舉動保持“寬容”。“黑名單”的意義,正在于明確告知:這里不歡迎不尊重我們的人。
對侮辱者說“不”,是維護社會共識的必然。一個國家的凝聚力,往往體現在對共同尊嚴的捍衛上。當個別外國人的辱華言論出現時,若放任不管,不僅會傷害廣大民眾的感情,更可能助長歧視與偏見的蔓延。而“黑名單”的設立,傳遞的是一種清晰的態度:中國尊重所有友好的外國友人,但絕不容忍任何形式的侮辱與挑釁。這種態度,不是狹隘的排外,而是一個文明古國應有的底氣——我們歡迎善意的交流,也有勇氣拒絕惡意的傷害。
從現實來看,“黑名單”制度是國際社會的通行做法。許多國家都會對發表仇恨言論、侮辱本國人民的外國人采取限制入境等措施,這既是維護國家利益的需要,也是文明社會的基本準則。中國建立類似機制,不過是遵循國際慣例,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守護自身尊嚴。那些真正尊重中國的外國人,絕不會因這樣的制度而卻步;而對心懷惡意者而言,這道“紅線”恰恰是對其行為的必要約束。
民族尊嚴,不容輕慢;民意所向,不容違背。對侮辱中國人的外國人亮起“黑名單”,不是小題大做,而是守住底線的必然選擇。這既是對受傷害情感的告慰,也是對未來的明確警示:任何試圖踐踏中國人民尊嚴的人,都將為自己的言行付出代價。唯有如此,才能讓友好的種子生根發芽,讓尊重的共識深入人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