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江門市蓬江區杜阮鎮上巷村,入村道路嶄新、干凈,種植了200多棵黃花風鈴木。然而數年前,這里還因地理位置閉塞、交通不便、道路泥濘、設施落后而發展遲滯。
“以前因為離大馬路很遠,很少人知道上巷村,后來經過種植樹木、環境改造,僑胞回來都感嘆好像走進綠化很好的小區。”村支書黃梅芳告訴記者,扎根上巷村19年的她深知上巷村發展瓶頸,于是從2017年擔任村支書起,就將生態治理、環境提升與產業培育、富民強村緊密結合,重塑村莊的“綠美”面貌,帶領村民摘下豐碩的“金果子”。
上巷村入村道路旁種植的黃花風鈴木
荒土換上綠裝
喚醒沉睡的土地資源
黃梅芳介紹,上巷村被附近村子包圍,遠離交通要道,村民生活的進出通道只有一條沒有圍欄的水泥路,村里其他道路普遍還是坑坑洼洼的砂石路。村民進出不方便,游客更加不會光顧,嚴重制約了村莊的聯通性與對外形象,上巷村發展步履維艱。
黃梅芳深知,改變必須從“面子”開始。近年來,上巷村大力推進道路硬化工程,實現村內道路硬底化全覆蓋。這不僅解決了村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難題,更打通了村莊發展的“任督二脈”,為后續的產業引入和人氣聚集創造了條件。
硬件提升的同時,上巷村同步化綠美藍圖為現實。黃梅芳的秘訣是黨員帶頭、全民參與,共同打造美麗庭院、景觀長廊、致富林。
黃梅芳帶領村民在主干道精心打造景觀長廊,規模化種植黃花風鈴木200余棵,打造出令人眼前一亮的“景觀路”。讓“路過不識”的舊貌煥然一新,贏得了歸鄉僑胞“宛如小區”的贊譽。
植樹工作已成為上巷村的常態,從美化主干道延伸到盤活閑置林地。在黨建引領下,上巷村以15畝“黨建致富林”為先導,由黨員帶領群眾戶、村民戶實行掛牌認領責任制,每人負責10多棵果樹,帶動群眾共同參與種植養護,種植600多棵樹,成活率高達98%。
上巷村民居
“村民門前的植物盆栽都開花結果了,不需要我們的引導,他們就非常主動積極,自愿參與到美麗庭院建設當中。”黃梅芳介紹,在黨員的帶領下,村民的積極性更延伸到門前屋后,村民們主動管護、自掏腰包讓花草繁盛,美麗庭院建設如火如荼。
從道路硬化、環境美化到林地活化的組合拳,不僅重塑了生態宜居的鄉村風貌,更夯實了土地資源和綠色產業基礎,為富民產業打造良好開端。
鳳眼果變致富果
激活綠色產業經濟效益
綠美是底色,富民是根本。要讓“沉睡”的土地既披上綠裝,又產生經濟效益,黃梅芳將目光精準投向村內大量閑置、低效的經濟林地資源。
“我們村民門前屋后都喜歡種鳳眼果樹,以前沒有產生收益的經濟林地,現在我們就用村民最喜歡的鳳眼果樹盤活山林,給村民帶來經濟收益。”黃梅芳介紹,鳳眼果的市場售價可達12-15元/斤,一棵鳳眼果樹一年將產生3000元收益,經濟效益顯著。
上巷村種植的鳳眼果樹碩果累累
盤活閑置林地種植鳳眼果,成為上巷村變“綠色資源”為“綠色銀行”的第一步。如何進一步提高附加值?黃梅芳想到借鑒上巷村特色農產品——杜阮涼瓜的發展模式。
在此之前,上巷村通過統一種植標準、統一技術指導、統一品牌打造、統一市場銷售的模式,深耕杜阮涼瓜銷售、加工、研學旅游等全產業鏈,將杜阮涼瓜售價從每斤5元提升到每斤16元,擦亮杜阮涼瓜特色農產品名片,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鳳眼果比涼瓜更容易保存,我們有信心把鳳眼果產業發展起來,將鳳眼果也打造成上巷村特色農產品。”黃梅芳告訴記者,她將借鑒涼瓜產業“四個統一”的成功模式,構建以綠色資源為核心,第一第二第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產業鏈條,通過規模化種植、精深加工、品牌打造、文旅融合等多重手段,深挖“綠”的價值,實現“美”的變現。
在規模化種植方面,上巷村已經種成鳳眼果樹5000棵,還有1000棵待扎根泥土。按一棵樹500元收入計算,將為村集體帶來超過200萬元收益。為突破鮮果銷售的局限,提升產品附加值,黃梅芳指出,將依托前期為涼瓜產業建立的“富民工坊”,引入專業運營團隊合作,重點開發鳳眼果糕點等特色加工食品。這一布局已初顯成效,今年前五個月營收已超過去年全年總和,未來將實現“租金+經營收益”雙贏。
黃梅芳(中)為研學團講解杜阮涼瓜
第三產業延伸方面,上巷村充分利用每年接待數萬人次學生的“杜阮涼瓜特色研學線路”,計劃融入鳳眼果元素,開發鳳眼果主題的觀光、采摘、美食體驗等特色旅游項目。
自“百千萬工程”實施以來,上巷村集體經濟收入連年跨越式增長,從2022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320萬元,到2024年實現602萬元。從昔日無人認識的偏僻村落,到今日綠樹成蔭、瓜果飄香、產業興旺的“綠美新村”,上巷村以“綠”為底、以“美”塑形、以“富”為果,探索出一條生態“顏值”與富民產值雙提升的“綠美廣東”鄉村振興之路。
南方網、粵學習記者 張菲菲 實習生 趙憶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