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北京7月18日訊(記者楊學聰)突出前沿引領、強化應用賦能、踐行協同開放……近年來,北京持續深化人工智能與科學研究的“雙向奔赴”,打造全球科學智能創新策源地,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近日發布的《北京市加快人工智能賦能科學研究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北京將建設不少于10個高質量科學數據庫,服務不少于1000萬用戶,推動在不少于5個領域開展深度應用。“這是全國首個面向科學智能的專項地方政策。”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劉衛華告訴記者。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科學智能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鄂維南說,作為科學智能策源地,北京在率先打造科學研究新范式上,已全面布局科研基礎設施,并取得顯著成效。今年3月,京研火箭燃燒智能仿真軟件DeepFlame Rocket正式發布,依靠人工智能驅動的“超級大腦”,模擬流體力學、燃燒、傳熱等一系列物理過程,助力火箭“心臟”塑形,可大幅降低研發成本,縮短研發周期。
不只是火箭發動機,近年來,北京在科學智能領域還產出全球首個覆蓋“讀文獻—做計算—做實驗—多學科協同”的AI科研平臺——玻爾科研空間站等一批重大原創成果,涌現出深勢科技、百圖生科等一批創新型企業,擁有基礎科學研究、醫藥健康、工業智能化等一批適合科學智能率先落地的應用場景。
下一步,北京將建立人工智能專項工作機制,布局一批重大項目群,加快完善科學智能創新生態;同時,加強人工智能產業基金在科學智能領域的投資力度,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