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明日入伏,不論多忙,牢記“吃三樣,做三樣,忌三樣”,輕松過伏
“隆暑啟初伏,薰風入虞琴。安得播馀響,滌我煩熱襟。”今年的7月20日入伏,意味著一年中最熱、最潮濕的時段就要來了。
今年的三伏天比較特別,不僅只有30天,還是近十年來最晚入伏。并且,今年還有“閏六月”,按老輩人的說法,今年的夏天炎熱可能會加倍。
今年的三伏天只有30天,什么時候最熱呢?
老話說“小暑剛入伏,大暑中伏天”,大暑是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又對應三伏天中的“中伏”。因此,今年30天的三伏中,中伏的時候是最熱的,也就是7月30日至8月8日期間。
進入三伏天后,從氣溫上來看,天氣將更加炎熱了,人體新陳代謝加快,能量消耗大,稍不注意就容易引發各種不適。因此,老輩人提醒我們,入伏后,不論多忙,也要牢記“吃三樣,做三樣,忌三樣”,遵守老傳統,舒服過伏天!
一、三伏“吃三樣”
1、綠豆湯
三伏天喝綠豆湯來清熱消暑可不現在才有的,古時候就有。例如,在《東京夢華錄》中就有記載說:“六月時節,巷陌路口、橋門市井,皆賣……冰雪涼水、綠豆、甘草冰雪涼水。”說明在我國宋代時,就已經把綠豆湯作為夏季解暑飲品的食材了。
7月20日就入伏了,陽光足,天氣炎熱,來上一碗綠豆湯,就能讓我們燥熱的身體涼爽下來。并且,它不僅富含蛋白質、維生素B族、鈣、鐵等多種營養成分,還能有效清熱解暑。
如果,有不會制作綠豆湯的家人,我們可以去市場上買一點綠豆回來,并且,在煮之前要提前給它浸泡一下,通常是提前3 - 4小時,這樣更容易煮爛。
煮綠豆湯沒有那么多技巧,我們只需要將浸泡好后的綠豆放入鍋中,加入足量清水,大火煮開后轉小火慢燉30 - 40分鐘,直到綠豆開花,湯汁濃稠就可以了。
當然,有的人喝粥的時候放點糖,這里不建議放白糖,可以適量加入冰糖來調味,清甜又可口。
2、蓮藕
有人可能會說現在也不是蓮藕的集中上市時間啊?其實不用糾結,我們在超市里就可以買到蓮藕。
三伏天悶熱潮濕,有些人容易覺得口干舌燥、沒胃口,這時候吃點蓮藕就很合適。
因為,生藕口感脆嫩,水分充足,能幫著緩解燥熱感;煮熟后性子更溫和,吃起來清爽不膩,還能讓腸胃感覺舒服些,很適合這個時節來調理身體狀態。
另外,買蓮藕的時候,別忘了買點姜。因為,夏季人體陽氣浮于體表,脾胃相對虛寒,適當吃姜有助于陽氣生發,還能促進食欲。
但是,老話說“冬吃蘿卜夏吃姜,入伏換成三豆湯。”進入伏天后,姜就不能吃的太多了,要比平時少。
既然,三伏天比較適合吃少量姜和蓮藕,我們把它一起炒,顯然有些人可能不愿意吃。所以,我們可以制作“姜汁藕片”,既能開胃又能養陽。
做法也不難,跟著下面這個方法做就行:
首先,我們將從超市里買回來的蓮藕去皮洗凈,切成薄片。需要注意,切成薄片的蓮藕一定要放入清水中浸泡,這樣可以防止氧化變色。
接下來,我們要處理一下生姜。將生姜洗凈,去皮后切成末,放入碗中,加入適量的醋、生抽、香油、白糖和少許鹽,攪拌均勻,制成姜汁調料。
最后一步,鍋中燒開水,將藕片放入鍋中焯水1 - 2分鐘,撈出瀝干水分。把藕片放入調好的姜汁中,攪拌均勻,讓每一片藕都裹滿姜汁,腌制10 - 15分鐘,使其充分入味,一道清爽可口的姜汁藕片就做好了。
3、冬瓜
在北方地區有 “頭伏餃子二伏面”的講法,意思是說,頭伏這天要吃餃子。
在一些其它地區,三伏天期間也有吃“冬瓜”的習俗,比如冬瓜丸子湯就很受人們喜歡。
有人可能會問,三伏天期間為啥要吃冬瓜呢?
因為,三伏天是一年中,天氣最熱,濕氣最重的一段時間,吃冬瓜可能解決很多人濕氣重的困擾。
冬瓜富不僅含水分和膳食纖維,具有清熱利水等一些作用。還有于它的熱量很低和能增加飽腹感,對于想要控制體重的人來說是不錯的選擇。
那么,冬瓜肉丸湯怎么做呢?下面這個簡單方法,適合新手來做,大家可以收藏起來,需要的時候照做就可以了!
首先,我們準備適量冬瓜,去皮去瓤后切成小塊備用;
接下來,將豬肉餡中加入蔥姜末、生抽、料酒、鹽、胡椒粉、淀粉,順著一個方向攪拌均勻,腌制15 - 20分鐘。
最后,鍋中倒入適量清水,大火燒開后放入冬瓜塊,煮至冬瓜微微變軟。將腌制好的肉餡用手搓成大小均勻的丸子,放入鍋中,待丸子全部浮起后,加入適量鹽和雞精調味,再煮2 - 3分鐘,撒上蔥花即可出鍋。
冬瓜肉丸湯,湯汁鮮美,冬瓜軟爛,肉丸鮮嫩,既能補充營養,又能有效祛濕。所以,入伏后,想控制體重的人,不妨經常做著吃!
二、三伏天“做三樣”
1、適當運動
老話說“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可見,三伏天雖然炎熱,但卻是夏天鍛煉,增強體質的最佳時期。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鍛煉時一定要避開中午的炎熱時段和劇烈運動,別給自己弄中暑了!
建議大家,可以在早上5時至7時(氣溫較低)或者傍晚6時后(體感舒適)進行運動。提醒大家,運動時間也不宜過長,控制在30 - 60分鐘為宜,以微微出汗、身體舒適為度。并且,運動后要及時補充水分,避免脫水。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不能等口渴時再喝水,運動后大量出汗會導致關鍵電解質(尤其是鈉)流失,不建議只喝純水,可以喝淡鹽水。
2、要午睡
三伏天期間不僅悶熱潮濕,還晝長夜短,很容易讓人感到疲勞。因此,我們要順應時節的變化,適當調整好作息時間。
例如,建議大家,入伏后,應適當“晚睡早起”,但不是說熬夜,最晚不宜超過23時,早起以6時到7時為宜,保證充足的睡眠。并且,午間最好要小憩30分鐘至1小時。
這樣不僅能讓大腦和身體得到充分休息,還能養心安神,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
3、睡前要泡腳
你說睡前泡腳的習慣嗎?如果沒有,建議大家試一試,尤其是悶熱潮濕的三伏天睡前泡腳會讓人感到很舒服。
因為,三伏天天氣炎熱,人體陽氣浮于體表,體內臟腑相對虛寒,加上人們喜歡天熱吹空調、吃冷飲,就非常容易導致寒濕內生。
所以,我們這個時段泡腳,可以借助水溫的熱力,促進血液循環,激發陽氣,幫助排出體內的寒濕。
提醒大家,我們泡腳時,水溫不宜過高,別把自己燙了,最好著控制在40 - 45℃左右并且,泡的時間也不宜過長,別泡的時候刷手機沒完沒了的,最佳時常是15 - 20分鐘。有條件的人家,可以在水中加入一些艾葉、花椒、生姜等,有助于增強祛濕散寒。
三、三伏“忌三樣”
1、忌貪涼飲冷
三伏天里,酷熱難耐,很多人自然會多吃冷飲和喝冰鎮飲料、冰啤酒等。但是,我們要知道,這樣對我們的身體可不好。
這些冷飲和冰鎮飲料溫度極低,進入人體后,雖然讓我們短暫的涼爽和舒服了,但會使胃腸道的血管迅速收縮,影響消化液的分泌,導致消化不良、腹痛、腹瀉等一些問題。
另外,聽身邊的老人們說,進入伏天后,過渡貪涼,還會消耗人體的陽氣,使身體的抵抗力下降。
所以,在三伏天里,不是不能吃冰棍雪糕、喝飲料、喝啤酒了,而是要盡量少吃,應多喝溫熱的白開水或淡茶水。
2、忌長時間吹空調
現在我們防暑降溫的方式和古代時不一樣了,更加高效和先進。比如,我們會吹空調和風扇。
但是,我們要知道,空調吹出的冷風會使室內外溫差過大,人體的汗液無法正常排出,導致氣血運行不暢。此外,空調房內空氣干燥,容易滋生細菌和病毒,長時間待在這樣的環境中,容易生病。
所以,我們在使用空調時,最好將溫度設置在26℃左右,風速也不宜過大。同時,還要定期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3、忌大汗后洗冷水澡
這點不僅是三伏天期間要注意的,整個炎熱的夏天都應注意。
大汗后,人體的毛孔處于張開狀態,此時洗冷水澡,會使毛孔迅速收縮,體內的熱量無法散發出去,導致體溫升高,甚至引發中暑。
所以,建議大家,我們外出活動或者勞作后大汗淋漓,回到家里不要馬上就去洗冷水澡,應先休息片刻,等汗液干了之后,再用溫水洗澡。
明日入伏,讓我們牢記“吃三樣,做三樣,忌三樣”,順應天時,安穩度伏天,為接下來的秋冬打好基礎!
#三伏天#?#入伏#??#“三伏天”養生指南請收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