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記者 孫麗朝 北京報道
近年來,中央層面多次強調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在政策和市場的雙層推動下,中國制造業企業加速布局海洋高端裝備領域,搶抓深海科技產業發展機遇。
在山東,伴隨中國中車(601766.SH)“啟航號”風電機組的成功吊裝,這一全球最大功率等級漂浮式風電機組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這一成就不僅是中國在海上風電領域的重要突破,也為全球風電行業帶來了新的技術亮點。
根據自然資源部發布的《2024年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2024年我國海洋經濟總量達10.5萬億元,占GDP比重7.8%。其中,海洋制造業增加值3.2萬億元,占海洋生產總值比重超三成,“壓艙石”作用持續顯現。
受訪專家表示,中國在海洋高端裝備領域不斷取得技術突破,有力支撐了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海洋強國建設。
海上風電潛力巨大
據悉,“啟航號”是中國中車自主研發的20兆瓦漂浮式海上風電機組,功率突破到20兆瓦量級,風輪直徑達260米,相當于7個標準足球場,葉尖速度與高鐵速度“同行”,輪轂高度達到151米,在設計風速下年滿發小時數約為3500小時,設計使用壽命25年。
中國中車產業發展事業部副總經理劉崇波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機組每轉動一圈能滿足一個家庭2—4天的用電需求,年節約燃煤消耗約2.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6.2萬噸。
在劉崇波看來,目前深遠海域風資源條件優渥,而漂浮式風機技術是其中最為核心的技術環節。基于風電場不同環境和發電需求,中國中車覆蓋了陸上1.5—12兆瓦及海上8—20兆瓦等不同功率等級。
海上風電產業鏈具有鏈條長、關聯度大、帶動性強、輻射范圍廣等特點。近年來,我國海上風電發展迅速,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從2018年的不到500萬千瓦增長到2024年的4127萬千瓦,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已連續4年穩居全球首位。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2024年年底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海洋風電豐富,開發潛力巨大。預計2030年,國內海上風電總裝機將達到2億千瓦,總投資約2.6萬億元,帶動產業鏈總產值超20萬億元。
中國中車作為軌道交通領域的國際巨頭,是國內最早從事風電裝備制造的企業之一,其將風機視為“立起來的高鐵”。
根據全球知名可再生能源咨詢研究機構BM(Brinckmann)公布的全球風電葉片、齒輪箱、變流器、發電機四大部件制造商市場份額排名統計,中國中車在2023年風力發電機領域名列全球第一。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已形成從開發建設到配套服務的海上風電完整產業鏈。根據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統計,中國擁有全球最完善、成本最優的全套產業鏈供應鏈,全球風電葉片、齒輪箱、發電機等零部件有60%—70%在中國生產制造。
海工裝備自主研發能力穩步增強
作為國家海洋強國建設的戰略性、基礎性產業,船舶與海工裝備產業既是構筑國家安全深海屏障的“鋼鐵長城”,又是驅動海洋經濟澎湃發展的“藍色引擎”。
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海洋工程裝備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趨勢研究預測報告》(以下簡稱《海洋工程預測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全年實現增加值1032億元,比上年增長9.1%。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5年,中國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將達到1126億元。
總部位于深圳的中集集團(000039.SZ)是中國領先的高端海洋工程裝備總包建造商之一。中集集團人士對記者表示,公司海工領域主要業務包括以FPSO(浮式生產儲油卸油裝置)、FLNG(浮式液化天然氣裝置)為主的油氣裝備制造,以海上風電安裝船為主的海上風電裝備建造以及滾裝船等特種船舶制造。
在海工市場中,FPSO、FLNG堪稱高端裝備領域的璀璨明珠,其建造難度高、技術壁壘森嚴,代表深海油氣勘探領域的技術頂端,全球范圍內擁有該技術的企業不超過5家。
中集集團人士表示,2024年,中集來福士攬獲2艘FPSO船體總包訂單及1艘FLNG改裝總包訂單,標志著其在全球高端海工裝備市場的競爭力進一步提升。“目前,公司在海工領域的訂單已排產至2027年,隨著全球船舶和海工市場環境持續向好,預計2025年海工板塊新增訂單量也會非常樂觀。”
近年來,中國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發展態勢良好,新要素、新動能驅動產業轉型升級,裝備關鍵核心技術不斷突破,自主研發能力穩步增強,國際市場份額連續7年保持全球首位。
中國制造瞄準全球市場
今年1月,中集來福士為荷蘭Van Oord公司建造的全球最大、最新一代海上風電安裝船在山東煙臺交付出海。
該船主尺度、升降能力、起重能力等關鍵指標均居全球同類產品之首,并且作為全球首個真正實現油電混動的項目,電池系統首次實現可以完全覆蓋一臺主機功能的突破。
這是中國制造業瞄準全球市場,挖掘世界海洋經濟潛力的一個縮影。
《海洋工程預測報告》顯示,2024年,全球共成交各類海洋工程裝備215座/艘、272.2億美元,以金額計同比增長85.1%。從國內來看,中國訂單金額保持全球首位,2024年,中國累計承接106艘海工裝備訂單,總合同金額約116億美元,占全球訂單總量的42.6%,繼續位居全球第一。
中國中車負責海外業務的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中國中車在風電制造領域不斷開拓海外市場,目前已與全球排名前10的風電開發商Vestas(維斯塔斯)、Nordex(恩德能源)、SGRE(西門子歌美颯)等企業達成了合作。
中國中車人士回憶,進軍國際市場的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海外客戶許多理念和產品要求與中國市場完全不同,這需要我們不斷地適應市場并改進產品。例如在中國市場,對產品噪音值沒有明確的規定,對風電產品的仿真數據要求也并不嚴格。“當我們第一次跟德國企業合作時,客戶要求仿真數據與實測數據差值在5%以內,且要求產品噪音小于100分貝。為此,我們花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在產品性能和基礎理論上不斷突破,最終順利達到客戶要求并完成交付。”
在該人士看來,歐洲海上風電的開發比中國早10年,通過加速與歐洲客戶的合作,中國的技術更加扎實,視野也更加開闊,這有利于加速開拓全球市場,以技術變革賦能海洋裝備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