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編輯/前途很好
近日來,來自廣東臺“今日關注”的一則“一位62歲不識字的李女士,兩年時間內竟被多扣兩千多元話費”的消息,一下子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熱議。網友紛紛質疑:類似廣東李女士這樣遭遇的現象在全國是否僅此一例?對于這事電信豈能用“操作失誤,全部退回”一回了之?像這樣“電信”還有何“信”可言?
據廣東臺今日關注,一位廣東江門的市民反映,她62歲的母親不識字,每個月的話費都是通過銀行存折代扣。直到今年4月,銀行工作人員提醒她話費扣款混亂,扣費金額從100元到300元不等。她進一步查詢后發現,老人在過去兩年內被扣了8712.6元。
賬單長到不可思議,其中包括了流量包、寬帶費、廣東IPTV基本月使用費、“天翼看家”、“親子會員”以及“攝像頭(自營)終端分期費用”等套餐。
然而,除了寬帶,其他并沒有實質內容,老人連手機都很古老,根本用不上,也不知道是什么服務。
李女士表示,電信營業廳不同意給出兩年多的扣費明細,她只能從銀行拉流水。經過李女士的投訴,電信只承認其中的2611.15元是“操作失誤”,已經全額退還錯扣的費用。多扣費用雖然已經全額退還,但這件事留給我們思考是否太多太多。
一、電信“套餐”能否少一點套路,多一份真誠?
實話說,李女士的這份“套餐”,莫說是一位62歲且不識字的老者,就算是一位具有一定文化水平,但不是電信的專業人士,恐怕也會被“忽悠”得找不到北,且不談有否具有實用值價,就談那些所謂的專業術語就足以弄得人云里霧里。我們何不多一點誠心,從客戶的利益多一點著想呢?
二、君子求財,是否更應講究“取之有道”?
應該說,靠“忽悠”取財,本身就是缺“道”。就談本案,李女士既然對話費扣除產生懷疑,為何不能坦誠地幫助查詢?逼得李女士只好去銀行調流水,結果硬是要李女士走上投訴之路以后,才以“操作失誤”來掩蓋自己的過錯呢?試想一下,如果不是李女士執意投訴,你們不還照樣太平無事嗎?捫心自問,平時又有多少個未投訴的李女土?電信這樣求財,能說取之道嗎?#頭條創?戰挑作?賽#?
俗話說,人無信不立,業無信則衰。事實告訴我們,唯有誠信,才能贏得天下。大家認為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