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羅斯衛星網報道,美國竟要求推遲交付瑞士訂購的 5 套愛國者防空導彈,優先提供給烏克蘭,而這批導彈按標準本應在 2026 年交付瑞士。這一“截胡”行為,無疑是美國在俄烏沖突軍援棋局中的又一“妙招”,也凸顯出美國為援助烏克蘭已不惜打破常規貿易秩序。
美國總統特朗普要求北約把軍費提高到 5%,這一舉措背后隱藏著巨大的商業與戰略利益。多出來的上千億美元軍費,很大一部分將流入美國軍工業的口袋,成為購買美國武器再軍援烏克蘭的資金。這堪稱一份超級商業計劃書,美國軍工業借此獲得大量訂單,而歐洲國家則只需出錢,無需親自上戰場拼命。德國、英國、加拿大、瑞典、挪威、丹麥等國紛紛響應,愿意出資購買美國武器轉援烏克蘭。
這種援助模式一旦持續下去,北約對烏克蘭的援助將毫無節制。幾年時間,烏軍有望全面換裝北約制式先進裝備,融入北約作戰體系,戰斗力將得到質的提升。美國此舉不僅是在軍事上支持烏克蘭,更是在經濟上盤活自身軍工業,同時將歐洲國家緊緊綁在自己的戰車上,進一步鞏固其在北約的領導地位。然而,這種做法無疑是在將俄烏沖突推向更危險的邊緣,讓局勢愈發復雜和難以控制。
烏克蘭“補血”與俄羅斯的困境
德國又援助烏克蘭數百枚遠程導彈,還準備送上基于 Mk 41 垂發改裝的地面發射器平臺——MRC 臺風發射器。這一系統可兼容 RIM - 174 標準 - 6 先進導彈系統和 RGM - 109 戰斧式巡航導彈,堪稱西方最先進導彈系統。德國此舉可謂下血本,直接將美軍多域戰特遣隊的堤豐系統“送”到了烏克蘭手中。
與此同時,澤連斯基宣布要全面投產雷霆 2 彈道導彈。這款導彈烏克蘭從 2017 年就開始研發,此前一直技術不過關,如今卻突然“成熟”,背后大概率是美國和西方的技術支持。雷霆 2 彈道導彈射程達 700 公里,可直接打擊莫斯科,甚至有襲擊克林姆林宮的可能。澤連斯基迫不及待地想要投入使用,這無疑是對俄羅斯的公然挑釁。
俄羅斯在這場沖突中已苦戰三年多,發射 1 萬多枚導彈、數萬架無人機打擊烏克蘭軍工、能源和電力系統,但效果甚微。關鍵原因在于烏克蘭的大后方不在國內,而是在北約國家。北約國家不僅為烏克蘭生產武器彈藥、提供資金支持,還與其建立聯合軍工廠。俄羅斯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境,人力缺乏、軍費過高、通貨膨脹等問題接踵而至。普京表示俄羅斯 1 年 1700 億美元軍費太高,已占俄羅斯財政收入三分之一,難以長期持續。為維持戰線,俄羅斯大量增加印刷盧布,這又將引發更大的通貨膨脹,導致民營企業倒閉、居民部門衰退,俄羅斯經濟面臨嚴峻考驗。
俄羅斯的強硬警告與沖突的未來走向
面對北約和烏克蘭的步步緊逼,俄羅斯不再客氣。俄羅斯衛星網報道,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明確表示,如果某些國家允許烏克蘭使用其武器襲擊俄縱深目標,俄方就有權動用武器對這些國家的軍事設施發動打擊。這一強硬警告,猶如一記響亮的耳光打在北約臉上,表明俄羅斯不會坐以待斃,將對任何挑釁行為予以堅決回擊。
英國每日電訊報道,俄軍榛樹高超音速導彈具備強大威懾力,可 11 分鐘抵達柏林,13 分鐘爆炸羅馬,15 分鐘打擊巴黎,16 分鐘命中倫敦。這款導彈的研發,就是為了打擊威懾歐洲各國首都,讓歐洲國家在援助烏克蘭時有所顧忌。
目前,俄烏西線大決戰在即,哈爾科夫—頓涅茨克—扎波羅熱整條弧線面臨決戰,雙方總兵力達 130 余萬人。俄羅斯希望進行一場大決戰,迫使澤連斯基政府投降,從而宣布勝利,抽出時間和精力恢復國力,避免陷入無限期消耗戰。然而,俄羅斯也清楚,大決戰一旦開始,歐洲可能會放開手腳拼命援助烏克蘭,俄軍有可能功虧一簣。
對于此事件,你有什么想說的?歡迎大家點贊評論加關注。
注:文中插圖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