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 Jenny McElligott/eMITS
距離地球約14億公里的土衛六:泰坦(Titan),是太陽系中(除地球外)唯一已知擁有液態地表的天體,但流動的液態物質不是水,而是零下179攝氏度的液態甲烷和乙烷。
圖源 國際天體生物學雜志
近日,NASA的研究揭示了在這些碳氫化合物海洋中,或許正在自然形成一種名為囊泡(vesicle)的細胞樣結構。這些微小氣泡被認為是產生原細胞(protocell)的“搖籃”。
土衛六擁有與地球相似的氣象循環,只不過循環的是甲烷。大氣中的甲烷形成云層,降下雨滴,沖刷出河道,填滿湖泊,再蒸發回天空。太陽光分解甲烷分子,又重新組合成更復雜的有機分子。
目前研究聚焦于一種名為“兩親分子”(amphiphiles)的特殊物質。這類分子一端親水,另一端厭水。在地球上,它們能自發形成保護性球體,將厭水一端包裹在內,這正是類似細胞膜形成的雛形。
而在土衛六的極端環境中,當甲烷雨滴撞擊湖面時,濺起的微小液滴表面會裹上一層兩親分子。這些液滴落回湖面時,其表面的分子層與湖面的分子層相遇,如同兩片肥皂膜接觸般結合,形成封閉的雙層球體。
這些囊泡如同微型容器,將原始液滴包裹其中。它們隨后散布在整個湖泊中,可能開啟互動與競爭的演化進程,最終導向原始原細胞的形成。
如果土衛六上有任何囊泡的存在,都意味著環境秩序和復雜性的提升,這正是生命起源的必要條件。
不過,這些發現雖令人振奮,但科學家仍需通過實地探測來驗證該理論。NASA計劃于2028年發射“蜻蜓”任務,派遣一架旋翼飛行器探索土衛六表面。
雖然該任務不會直接考察湖泊區域,但它將分析土衛六表面的化學成分,測量大氣和地球物理特性,并評估環境的宜居性特征。
這項研究拓展了生命可能存在的環境邊界,這些發現可能改變未來在土衛六上尋找生命的方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