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人的泡菜壇子,這回怕是要被打破了!
7月15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證據通道正式關閉,在要求韓國在 45 天內提交五項非遺((江陵端午祭、泡菜制作技藝、燃燈會、阿里郎民歌、大木匠技藝))的證據鏈后,正式啟動核查程序。
在中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137項原始證據面前,韓國此前自信滿滿、風光無限的五項非遺項目,如今遭遇到了全面重創。看樣子,韓國的泡菜壇子已經捂不住其申遺造假的所謂“秘密”了。
據最新消息,在中國質疑文化挪用行為的這五個非遺項目中,由于韓國無法提供文獻、文物或科學數據等足夠而充分的證據,泡菜文化、燃燈會、端午祭直接被拉進撤銷審查名單。而大木匠技藝和阿里郎民歌,則進入 3 個月的復核期,考慮到韓國無有力證據,最終同樣難逃被撤銷的命運。
這下,素來自信到天下無敵的韓國人,這回得破大防了!
但事實就是事實,證據無法篡改。就在今年5月,中國正式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了137個實證資料。這些資料,就像一把把剪刀,毫無留情地剪開了韓國上面五個非遺項目的遮羞布。
看看這些證據,個個都扎實得很:什么“大木匠技藝”?先看看中國河姆渡遺址挖出來的7000年前的榫卯構件再說;什么燃燈會,中國湖北出土的儺戲面具,比韓國的要早1000年;口口聲聲韓國獨特風味的泡菜,其菌群和馬王堆漢墓出土的豆醬高度相似……
再看看韓國,根本拿不出佐證材料。雖說拿了600頁的材料,但多數都是現代的活動照片和政策文件,在中國幾千前的歷史資料面前,根本沒有可比性,韓國人聲稱的“千年連續傳承”證據呢?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明白了,韓國人引以為傲的大木匠榫卯技藝,其27道工序里,有19道與中國宋代的《營造法式》幾乎相同,這是“借鑒”還是偷竊?
最終,文化“偷竊”成癮的韓國的報 應來了,它不僅面臨這些非遺項目被撤銷的尷尬局面,還被聯合國拉進了“文化誠信觀察名單”,大意就是,以后再申遺,將對韓國更為嚴格、更為苛刻。
這等于是說,聯合國為韓國的文化“野心”戴上了一幅鐐銬,想自由都難了,更別說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偷梁換柱”了。
唉!只能說,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如果說以前丟的臉還只在中國的話,那么現在的臉都丟到聯合國去了,這是要破大防了,讓人情何以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