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講:“一勤天下無難事,一懶世間萬事休。”
多少人總想著走捷徑,盼著天上掉餡餅。
可到頭來才明白,這世上從來沒有平白無故的好運。
你偷過的懶,會變成日后擋路的坎;
懶惰懈怠,縱有家財萬貫,終會坐吃山空;
勤奮精進,哪怕出身寒微,亦能逆天改命。
而善良,則是人生路上最珍貴的護身符,
它能讓你心安理得,福澤綿長。
人生這場修行,是日復一日的踏實與心向善念的堅持。
唯勤能改命,唯善能修福。
1、勤,改變命運
《增廣賢文》里說:“富貴本無根,盡從勤里得。”
那些總說命不好的人,回頭看看,多半是該下苦功的時候躲了清閑,該咬牙堅持的時候松了勁頭。
勤,從不是什么驚天動地的壯舉,不過是把別人用來閑聊的功夫,花在該做的事上;
把別人抱怨命運的時間,用來打磨自己的本事。
它藏在你早起的每一個清晨,藏在你熬夜的每一盞燈下,藏在你咬牙堅持的每一個瞬間。
這世上沒有白流的汗,你付出的每一份努力,都會在日后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回饋你。
做人,不怕起步晚,就怕不打算;不怕底子薄,就怕不勤勞。
晚清名臣曾國藩,年輕時算不上天資聰穎,甚至可以說是有些愚鈍。
有一回,一個小偷潛入他的書房,想等他睡熟了再動手。
可曾國藩捧著一篇文章反復誦讀,讀了幾十遍還沒能背下來。
小偷在房梁上蜷著腿,從三更等到五更,聽著他磕磕絆絆地念,最后實在忍不住,翻身跳下來,把那篇文章一字不差地背了一遍,罵道:
“你這等笨腦子,還讀什么書!” 說完甩門而去。
曾國藩沒追小偷,只是紅著臉坐回書桌前。
他知道自己記性不如人,便立下規矩:
每日必須讀完一卷書,寫滿一頁字,否則絕不睡覺。
哪怕后來官至兩江總督,軍機大臣,他依舊保持著習慣。
行軍打仗時,帳篷里的油燈總要比別人亮得早、滅得晚,幕僚們常看見他一邊啃著干糧,一邊在地圖上圈圈點點。
正是這股韌勁,讓他從一個屢試不第的秀才,成長為晚清中興第一名臣。
作家路遙曾說:“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
而這關鍵的幾步,往往就是你在別人懈怠時,依然咬牙堅持的時刻。
一個人的福氣,說到底是自己掙來的。
你肯對生活上心,生活就會對你厚待;
你愿為日子付出,日子終會給你甜果。
勤,或許不能讓你立刻飛黃騰達,但它一定會讓你的人生,少一些遺憾,多一些可能。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你今天的每一分努力,都是在為明天的幸運鋪路。
懶惰的人,總在等待機會;勤奮的人,卻在創造機會。
命運從不會偏袒任何人,但一定會厚待那些拼命奔跑的人。
2、善,改變人生
《菜根譚》有言:“善為至寶,一生用之不盡。”
做人,存一份善念,行一份善事,人生自會有好運相伴。
在你看來微不足道的舉手之勞,說不定就是日后渡你的船;
那些你以為不值一提的善意,可能會成為照亮你前路的光。
北宋名相范仲淹,將“行善積德” 刻進了骨子里。
他年輕時家境貧寒,卻總想著幫襯別人。
有一次,他在寺廟里讀書,發現一個和尚偷偷哭泣。
在追問之下他才知和尚因無力償還債務,正打算賣掉女兒抵債。
范仲淹聽后心頭一緊,當即把自己積攢了很久的十兩銀子全拿出來,幫和尚還清了欠款,還再三叮囑他好好照顧女兒。
后來范仲淹官至參知政事,依舊保持著樂善好施的本心。
他常常資助鄰里,有一回看到一戶人家因沒錢給老人治病而愁眉不展,便悄悄讓人送去藥材和銀兩,連姓名都沒留下。
正是這份刻在骨子里的善良,讓范仲淹的福報綿延數代。
他的四個兒子都官至高位,且個個清正廉潔;
范氏家族更是興旺了八百年,直到明清時期,范家子孫依然活躍在朝堂與民間,深受百姓敬重。
《孟子》有言:“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善良,是一種無聲的力量,它能讓你的路越走越寬,福越積越厚。
善,是發自內心的惻隱與擔當。
它可能是寒冬里遞出的一杯熱茶,可能是困境中伸出的一只援手,可能是對陌生人的一句體諒。
人生在世,唯善能養心,唯德能載物。
那些你曾幫過的人,做過的好事,終會在不經意間,成為你人生路上的福報。
《格言聯璧》有云:“勤儉持家久,善孝傳家長。”
人這一生,能走多遠,看勤;能站多高,看善。
別總抱怨命運不公,你偷過的懶,就是命運給你的懲罰;
別總羨慕別人的福報,你行過的善,就是人生給你的獎勵。
做人,勤一點,才能有底氣;善一點,才能有福氣。
人生最大的成功是活得問心無愧,最深的福報是修得一顆善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