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家庭的孩子該怎么上大學呢?
一定要圍繞主線,不被干擾。要知道,很多孩子一進大學就迷失了方向,這我們能理解,畢竟我們當年上大學時也懵懵懂懂。
大學給人的感覺是放松了,但其實原因在于它和高中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模式,高考就是那個分水嶺。
高考前,孩子們的學習模式有明確的學習目標,那就是高考。為了考出更高的分數,大家都清晰地知道要怎么做,而且達成這個目標的路徑也很明確。圍繞這個目標,各方都在發力。
比如說老師,孩子考的分越高,老師的身價就越高,未來發展也越好,從個人私利角度,老師也希望孩子努力考高分。家長呢,孩子分數考得越高,自己越有面子,這也無可厚非。而孩子過去12年都圍繞這一個目標,自己也會給自己施壓。這就是高考前學習的特點。
高考結束上了大學后,情況就不一樣了。大學沒有像高考那樣明確的學習目標。考個高GPA(平均績點),可考高GPA的目的是什么呢?
為了好就業。但就業方向那么多,每個就業方向對孩子在大學需具備的條件又不一樣。想進公務員體系,就得規劃入黨,爭取當學生干部;想進企業拿高薪,在技術上就得很牛。比如想進互聯網大廠,光GPA高可不夠,還得有很強的編程能力,熟練掌握和運用當下主流的編程語言,可這些在大學開設的計算機公共課程里根本學不到。所以到了大學,孩子們就懵了,感覺好像怎么做都行。
正因如此,普通家庭的孩子到了大學,千萬不要背離主線任務,不要被干擾。因為在大學里特別容易受到干擾。就像我的一個合伙人廣超,他當年從縣里的高中考上復旦大學,他跟我說,一進學校就懵了,因為“百團大戰”——新生入學,上百個社團在招新。他直接懵圈,最后報了10個社團,結果就偏離了主線任務。
實際上,對大多數孩子來說,大學有四個最重要的主線任務。第一個主線任務是GPA,它是底線,是獲得更多機會的最低保障。很多家長不明白什么是GPA,它就是孩子大學所學專業涉及的各個學科平時成績的平均值,也就是平均績點。
大家要知道,高中時各個學科平時成績不計入學信網,是可以變更的,但大學不一樣,平時各學科成績會計入學信網,且不可更改。不管是想更好地升學,比如留學,還是想爭取好崗位,都和GPA有關。幾乎所有好崗位都會要求大學期間學習成績優異,高中證明學習優異看高考成績,大學能證明學習優秀的就是GPA,看看它有多高。
第二個主線任務是英語。英語不僅對文科生重要,對理科生來說更為關鍵。不管是進一步升學還是找工作,都要提交英語成績。不要覺得過了四級就行,一般建議至少過六級。如果想跨保研究生或者跨層次升學,六級成績至少要達到550分以上。
第三個主線任務是競賽。如果你是理科生,國內比較有影響力的競賽,像數學建模賽,分為美賽和國賽,都可以參加;還有“互聯網 +”創業大賽。要是文科生,大英賽文理科都能參加,即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還有大廣賽,也就是全國大學生廣告創業大賽;學商科經管類的,一定要參加全國商業精英賽;學法學、人文社會學科的,可以參加模擬法庭大賽、模擬聯合國大賽等等。我見過的優秀大學畢業生,基本在大學都有豐富的競賽經歷。
第四個主線任務是科研課題。很多孩子不理解,本科怎么還有科研呢?不少孩子覺得自己將來不想從事研究工作,就不需要科研。其實科研分為橫向和縱向,縱向科研偏理論,往學科深度研究;橫向課題則更側重于將學科應用到社會上,是偏應用的研究,這很重要。
要是還想再加一個主線任務,我覺得就是實習,尤其是文科生。比如學商科經管類專業的,大學的實習經歷甚至比科研經歷還重要。但很多孩子誤以為實習就是蓋個章。這里說的實習經歷,可不是在學校旁邊飯店端盤子的經歷,而是要和本專業相關聯的國內知名企業、有影響力企業的實習經歷。現在很多用人單位招聘時,不僅看學歷背景,還會看實習經歷。
所以千萬別偏離主線任務。但很多普通家庭的孩子很容易出問題,到了學校,可能為了掩飾內心的自卑,看到別人報籃球隊,自己也報;看到有心理學社,自己也跟著報,參加各種社團。其實真沒多大意義,有一兩個社團就夠了,社團只是主線任務的補充,是學習之余鍛煉社交能力、開闊眼界的途徑。所以普通家庭的孩子若想在大學學好,畢業有個好結果,一定要記住別偏離主線任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