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延慶區再添低空經濟發展新支點 —— 近日,聚焦低空技術研發與場景應用的全新基地正式奠基開工。這座坐落于京北生態涵養區的產業平臺,不僅承載著推動區域科技創新的使命,更將通過 “生態 + 科技” 的融合模式,為京津冀低空經濟協同發展提供 “綠色樣板”。
定位生態型創新:在保護中開辟技術試驗場
延慶作為首都重要的生態屏障,其低空技術基地的規劃從一開始就注入了 “生態優先” 的基因。基地選址避開生態敏感區,總占地約 500 畝,核心功能區采用模塊化綠色建筑,配套建設雨水回收系統與光伏供電設施,最大限度降低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我們要的不是簡單的產業堆砌,而是能與山水林田湖草和諧共生的技術試驗場。” 延慶區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基地將重點布局三大低碳化技術方向:
- 研發適應山區地形的電動無人機,續航提升至 200 公里以上,滿足森林防火、生態監測等長時作業需求;
- 構建基于 5G-A 的低空通信網絡,實現飛行器與地面的低時延數據交互,支撐景區無人接駁、應急救援等場景;
- 測試新能源飛行器的寒地適應性,解決 - 15℃以下電池性能衰減問題,為北方地區低空裝備應用提供數據支撐。
場景錨定區域特色:從景區管理到應急救援的立體服務
依托八達嶺長城、龍慶峽、野鴨湖等文旅資源,基地將率先探索 “低空 + 生態保護”“低空 + 文旅服務” 的融合場景:
- 在八達嶺長城周邊,部署具備 AI 識別功能的巡檢無人機,自動監測城墻裂縫、植被覆蓋變化,數據實時傳輸至文物保護中心,效率較人工巡查提升 8 倍;
- 龍慶峽景區試點 “無人機 + 游船” 聯動服務,游客通過 APP 預約后,無人機可將票務信息、安全須知等內容精準投送至游船,減少紙質資料使用;
- 針對山區暴雪、森林火災等突發情況,基地將組建低空應急救援隊,配備搭載熱成像儀的救援無人機與小型貨運無人機,實現 “發現 - 定位 - 物資投送” 全流程響應,將救援黃金時間縮短至 30 分鐘內。
京津冀協同紐帶:打造跨區域低空技術共同體
基地的另一重要使命,是推動京津冀低空資源的協同聯動。規劃中的 “京西北低空測試走廊” 將連接延慶與河北張家口、承德等地,形成覆蓋山地、草原、濕地的多元測試場景,為三地企業提供統一的技術驗證平臺。
“比如一款物流無人機,可在延慶測試山區避障性能,在張家口驗證高原續航,在承德模擬森林復雜環境,一次測試就能滿足多場景適配需求。” 基地運營方負責人介紹,目前已有京東物流、順豐無人機等 12 家企業表達入駐意向,計劃在 2026 年前完成首批 10 條跨區域低空航線的測試與開通。
隨著奠基工程的啟動,延慶低空技術新基地正從藍圖走向現實。這座生長在生態涵養區的 “空中科技創新極”,不僅將為北京低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更將以 “綠色技術 + 協同發展” 的模式,為全國生態敏感區發展新興產業提供可復制的 “延慶方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