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資排輩在娛樂圈應該是常有的。
洪金寶生于1949年12月。
1961年,10歲出頭他就開始拍電影。
5年后他就在《大醉俠》參與幕后工作,為開啟龍虎武師生涯。
成龍生于1954年,比洪金寶小了幾歲。
1971年,他才開始進入電影圈工作。
成龍剛入行的時候,洪金寶就拍了《奪命金劍》,并獲得了“臺灣第一屆金龍獎最佳武術指導獎”。
那時候正值李小龍時代,洪金寶可以在李小龍電影中和李小龍對打,而成龍只能是一個挨揍的龍套。
洪金寶年紀更大,入行更早,在早期自然會有更高的地位。
李小龍的逝世給香港功夫片留下了一大片空白。
洪金寶和成龍都得到了機會。
兩個人是同門師兄弟,都是“七小福”成員。
洪金寶因為成立了“洪家班”,在后李小龍時代確定了一定的江湖地位。
但因為他的外型當男主角并不是太合適,所以他更多是在幕后建立起個人聲望。
個人定制的《林世榮》《肥龍過江》都沒爆。
所以他自己參演,更多偏向于群戲。
成龍擁有更符合男一號的外型。
70年代末,他得到機會,作為男一號出演《蛇形刁手》,《醉拳》,并獲得票房成功。
從此,成龍的事業邁入新階段,一舉踏入一線行列。
進入80年代,洪金寶的形象逐漸被觀眾接受,他也開始做主角了。
洪金寶和成龍都在嘉禾,似乎兩人要爭奪嘉禾動作片一哥的位置。
娛樂圈也不是只講論資排輩的。
誰更紅,誰的地位自然就會水漲船高。
成龍要贏了,圈內地位就有可能超過洪金寶。
不過,那時候成龍和洪金寶并沒有形成直接的競爭關系。
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敵人。
新藝城七怪。
憑借《最佳拍檔》IP的大爆,新藝城異軍突起,把香港票房冠軍的位置給搶了。
沒想到李小龍之后,取代他的不是某位接班人,而是賀歲喜劇。
于是本來各自為戰的洪金寶和成龍,有時候都得聯手。
他們一起拍了《五福星》系列多部影片,《快餐車》,《A計劃》等。
“寶龍組合”表現強勁,在1985年終于憑借《福星高照》幫助嘉禾時隔三年重新奪回香港票房年冠。
這個時期,因為洪金寶的年紀資歷,他的圈內地位還是要比成龍高。
1986年,洪金寶也證明了自己可以獨自扛大旗。
春節檔,他主演的《富貴列車》擊敗了《最佳拍檔4》。
此役的失敗可謂是一個轉折點。
因為新藝城的招牌IP不再無敵了,觀眾有點膩了。
新藝城沒那么強勢了。
成龍也就不需要再和洪金寶經常聯手了。
這時候成龍其實還主要靠喜劇動作。
因為喜劇片有市場,所以這時候成龍還不是完全體。
他還想要探索出專屬于自己的風格。
洪金寶作為男一號的風光日子并沒有持續太久。
1987年自導自演《東方禿鷹》票房慘敗,給了他一個耳光。
此后《七小福》《群龍戲鳳》都證明了,他真不是當男一號的那塊料。
所以他還是轉回去做群像動作片,沒能成為“香港史泰龍”。
而成龍就不同了。
憑借《警察故事》系列的成功,他悟了。
動作+喜劇還不夠。
動作+喜劇+危險實景拍攝,觀眾不僅愛看,而且還會很佩服他。
于是成龍完全體誕生。
然后就是大家熟悉的“雙周一成”時代。
90年代。
成龍的成就完全超越了洪金寶。
特別是在他在好萊塢也取得了成功之后。
成龍的地位也是靠自己一次又一次玩命拍攝贏回來的。
在觀眾心目中,他們更熟悉成龍大哥。
成龍在觀眾心中的圈中地位應該是更高的。
但洪金寶那也是大哥。
雖然他作為演員都只演配角了,但在幕后還是絕對的大佬地位,也還一直活躍在影視圈。
只是他的地位更局限于港圈,更大一點是華語動作片領域。
在更大的范圍內,成龍憑借巨大的成就,圈內地位足以高過洪金寶。
不過回到港圈,二人的地位可能不相上下。
再把范圍縮小一點,在龍虎武師圈,不只是資歷原因,洪金寶在幕后的貢獻一直以來并不亞于成龍,所以他的圈內地位就還是能高過成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