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是一句幾乎家喻戶曉的漢語俗語,通常用來形容“事情已經無法挽回,只能隨它去”的無可奈何。
“天要下雨”和“娘要嫁人”,明明是八竿子打不著的兩件事,為何關聯在一起,代代相傳?原來,這句俗語的背后,藏著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
宋代,有個叫朱耀宗的鄉村孩子,自幼命運坎坷,在他1歲的時候,父親因病撒手人寰,母親陳氏獨自挑起生活重擔,含辛茹苦地撫養他長大。
雖然生活艱辛,但陳氏深知,唯有讀書,走上考取功名之路,方能出人頭地。于是,陳氏將朱耀宗送到私塾,拜當地頗有名望的張文舉為師。
在張文舉的悉心教導下,朱耀宗展現出過人的天資與勤奮,被人們稱為“神童”,科舉路上一路開掛,15歲中秀才,23歲時更是高中狀元。
面見皇上時,朱耀宗的才華橫溢與一表人才深得皇上賞識,皇上大為歡喜,決定招朱耀宗為駙馬,將公主許配給他,朱耀宗一時風光無限。
既是狀元,又是駙馬,朱耀宗的榮華富貴可想而知,終于成為“人上人”。享受榮耀之時,朱耀宗的心里也始終掛念著家中含辛茹苦的母親。
他向皇上講述了母親多年守寡,獨自將自己拉扯大的艱辛歷程,請求皇上為母親豎立貞節牌坊,以彰顯母親的節烈。皇上聽后大為感動,欣然準奏。
滿心歡喜的朱耀宗回到家中,迫不及待地將這個好消息告知母親。然而,母親聽后卻面露難色。猶豫再三,陳氏向朱耀宗說出了實情。
原來,在朱耀宗求學期間,母親與張文舉先生在長期的相處中,漸漸產生了感情,二人情投意合,早已約定等朱耀宗功成名就后便結為連理。
聽完母親的講述,朱耀宗如遭晴天霹靂。他深知,如果母親改嫁,與老師張文舉結婚,自己便是犯下了欺君之罪,按照法律是要殺頭的。
他“撲通”一聲跪在母親面前,苦苦哀求母親放棄改嫁的念頭。母親看著眼前為難的兒子,心中也是痛苦萬分,思索良久,陳氏決定將一切交給天意。
母親解下自己身上的羅裙,遞給朱耀宗,輕輕地對他說:“兒啊,你且將這羅裙洗凈晾曬。若明日羅裙能晾干,為娘便聽你的,不再改嫁。”
“但是,如果明天羅裙依舊潮濕,便是天意如此,你莫阻攔?!敝煲谕缋实奶炜?,心想這羅裙一定能夠很快晾干,便答應了母親的提議。
然而,世事難料。當天夜里,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風云變幻,烏云密布,電閃雷鳴之后,傾盆大雨瓢潑而下,一直持續到天明。
朱耀宗看著濕漉漉的羅裙,心中絕望,深知天意難違。母親看著兒子,無奈而又堅定地說:“兒啊,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天意不可違啊!”
朱耀宗回到京城后,懷著忐忑的心情將此事如實稟告給皇上?;噬下牶螅粌H沒有降罪,反而感慨道:“此乃天作之合,就由她去吧!”
從此,“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這句話便流傳開來,用來形容那些無法抗拒的事情。人們在說這句話時,也總會加上一句“天意不可違”。
這個故事在民間流傳甚廣,還被改編成了諸多戲曲劇目,如甬劇、越劇、淮劇、婺劇等劇種中,都有《天要落雨娘要嫁》的劇目。
就連我們敬愛的偉人,也對這個故事相當熟悉,還引用過這句話。上世紀70年代初,林彪乘機叛逃。這是個天大的事,是一個突發事件。
有人請示偉人怎么辦,是否派飛機攔截。偉人說:“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不要阻攔,讓他飛吧?!?/p>
在這樣一個緊要關頭、緊急時刻,一則民諺能夠信手拈來,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偉人的這句話,既點明事件已不可挽回,又蘊含順勢而為的智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